第四百四十六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3/4頁)

相比之下,那些鐵杆漢奸謀臣,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熟讀兵法,也熟知漢人武裝的作戰風格、糧草先行,故而特別擅長搞這類針對性統籌。

面對壓力,洪承疇也只能幫豪格穩定人心:“王爺,臣至今覺得,堅壁清野並非謬策,如今這個局面,雖然明軍選擇了相持,看似取得了緩慢的步步緊逼之效,

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們推進極為謹慎的前提下的,如果他們把速度提上來,稍微露出破綻,那便是當年薩爾滸的局面。

而已眼下的推進速度,到十月底,他們也拿不下真定縣和邢台縣,那些關鍵節點我軍還是有留兵支撐的。明軍想對我軍完成三面合圍,可能要到十一月底,甚至拖到臘月!

而今年的冬天,看起來也暖和不了,到時候不但黃河封凍,漳水更要封凍,明軍遠道而來,不用跟我軍搶時間的麽?我軍堅壁清野得那麽徹底,等到北方河流無法用於運糧時,雙方的相持必然生變。”

豪格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還沒開口反駁,旁邊的滿達海率先開噴了:“迂腐之言!我軍豈能等南蠻子三面合圍!再說,就算他們冬天會河流封凍,停止運輸,

但眼下河流還沒封凍之前,張煌言就在從後方拼命調運軍糧到濮陽等地囤積,依我看,說不定他封凍之前就能存夠臘月和正月兩個多月的口糧了!甚至更多!

等來年二月河道解凍、水量恢復,屆時說不定明軍已經把我們包圍在此地了!春耕之時,陰雨連綿,土地泥濘,我們的騎兵也發揮不出戰力。

依我說,我大清仗的就是騎兵之利,而且北人耐寒,要分出勝負就得在冬天求戰、速戰速決,否則拖下去,哪怕我軍運糧損耗小,最終也是我們國力先撐不住!

南蠻子已經有了那麽多富庶省份,我大清卻是靠竭澤而漁、殺掠河北百姓籌集的軍糧,來年春荒後,我們都沒什麽土地人口可以安心生產了,就算逼人春耕,河北沃野千裏一馬平川,南蠻子想破壞也很容易!”

滿達海如今已經繼承了他剛剛過世的父親代善的爵位,是禮親王,自然說話也有些分量。他的話很快贏得了其他滿人皇親的支持,紛紛覺得洪承疇太慫、策略的損耗太大。

豪格見狀,也只是微微點頭:“爾等所言,都各有些道理。不能指望一直耗下去,但冬天南蠻子補給不力、南方士卒畏寒的戰機,也不能不利用。”

其他人想了想,又由博洛想到了一個點子:“王兄,既然要削弱明軍持久作戰的耐力,還要趁著冬天發揮我鐵騎之利,不如再稍稍相持觀望,找個機會,

等漳水即將封凍時,出兵迂回偷襲、沿漳水逆流而上,攻擊內黃,或是敵後的浚縣、滑縣,削弱明軍的糧草集結地如何?

如洪尚書所言,一旦河道封凍,明軍就無法再水路運糧了,但陸路的百裏之內短途調配,並不受影響。

如今張煌言分駐內黃、濮陽、清豐等地。只有內黃最靠近漳水上遊,而且是跟明軍後方來路相接。剩余二縣,並不直接瀕臨漳水。所以明軍主要存糧,肯定囤於內黃,更後方的屯糧地可能在滑縣。

我們等他們搶在漳水封凍前、把大部分過冬所需糧食,集中到最靠近戰場的那處漳南碼頭縣城後,再不惜代價突襲攻拔那座縣城,把存量徹底搶了或者燒了,則張煌言數十萬大軍,必然因為無糧過冬、河道封凍無法再運,而不得不潰退。到時候我軍再追擊糧盡敵軍,可獲全勝!”

博洛說得意氣風發,原本還想再添油加醋描繪一番,把即將到來的決戰,說成是另一場“松山大戰”。

畢竟當初崇禎十三、十四年那場松山大戰的野戰部分,就是因為洪承疇的部隊冒進被斷了糧道,困守後士氣崩潰完蛋了。

但博洛話到嘴邊,才想起洪承疇現在已經是自己這邊的人了,也就留了點口德,沒有舉例。

負責最終拍板的豪格,在仔細揣摩了一下各方意見後,倒也覺得博洛此言似乎可行。

作為滿人皇親國戚,他們都是熟讀《三國演義》的,被剛才博洛這麽一類比,豪格幾乎覺得自己很像官渡之戰時的曹操,而張煌言很像官渡之戰時的袁紹。

只要冬天黃河以北河道封凍沒法運糧,再把封凍前搶運的屯糧地燒了,明軍就沒法過冬了。

畢竟,深秋才開始對北方出兵,最大的弊端就在這兒:深秋起兵要想贏,關鍵是因糧於敵!把敵人的秋糧拿來給自己的兵吃!清軍堅壁清野,明軍沒拿到河北當地的秋糧,那麽軍糧就是明軍最大也最容易破的軟肋!

而且根據他的偵查,明軍為了轉運困難,並沒有把內黃屯積的糧食,全部運進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