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4頁)

這種酷烈程度,就是焦大想把賈寶玉他祖宗從死人堆裏背出來都不可能了。

清軍也沒想到姜瓖那麽舍得花費彈藥箭矢,一點都不節約,也是被打得膽寒,士氣狂泄。

很多高級將領都在心中暗忖:這姜瓖肯定是得了南明的承諾、回盡快給他送來後勤補給,彈藥箭矢,所以他知道自己的庫存只要堅守七八日最多十日,就行了,也就不用省著花。

當然,戰鬥如此酷烈,姜瓖的部隊傷亡損失也是不小的,哪怕他是守關的一方,還拼死力戰,但他的傷亡總人數,也依然達到了清軍的三分之二左右,

不得不說他的武器裝備實在是比清軍差了不少,士氣和精銳程度也遠遠不如,這才在守關戰中還打成這個樣子。

唯一慶幸的是姜瓖一方傷亡總人數雖不少,可直接戰死者比例要遠遠低於清軍,這還是拜姜瓖一方掌控了戰場所賜,受傷的士兵大多在己方陣地上,可以拉回去救治養傷。

不管怎麽說,在井陘關和壺關這兩處戰場上,雙方死傷的都是原本屬於清朝的兵,大明的嫡系部隊、那些經過朱樹人調教精練的堂堂之師,那是一點都沒損失,純粹看姜瓖和豪格兩敗俱傷了。

……

經過姜瓖最初幾日的激烈抵抗後,遏必隆和鰲拜也不得不調整戰術,從強攻的第三天開始,就逐次減少滿人死士的填命速度,改為主要依靠漢奸炮灰。

這樣一來雖然用耗材替代了耗人,可耗材的士氣也是一路狂瀉。每天每關依然要死傷超過兩三千之多的漢奸,哪怕也能給對面的姜瓖部造成近千人的傷亡,長久來看卻是絕對換不起的。

與此同時,大明一方的宣傳也開始漸漸滲透見效,很多綠營在血戰余生之後,忍不住開始傳播大明方面的說法:

豪格已經知道大清拿不住中原了,他只想在離開中原前,把注定沒法帶走的人都消耗掉、免得將來“資敵”留給大明!

綠營士氣低落,愈發開始出工不出力,只想著躲懶偷生,甚至偶爾被督戰的滿兵抓住把柄要行軍法,也在所不惜,甚至出現了滿兵督戰行軍法時,激起小範圍內的漢人士兵武力反抗,廝殺做一團。

更有倒也半夜時分,被指派了夜間攻城任務的綠營兵,直接臨陣倒戈在關下棄械投降,只可惜姜瓖的部隊也提防有詐,不敢開門,

只好在城頭火力支援他們,讓他們依托城墻而戰,擊退隨後而來的滿人督戰部隊,納了投名狀,確認滿人退遠,才敢開門接應。

而滿人顯然是遲遲不會退的,最後的結果,就是絕大多數臨陣倒戈的綠營前漢奸白白在城下跟滿人的混亂肉搏中消耗光了,只有少數重傷或者裝傷裝死的,熬到部隊退去,被打掃戰場的明軍發現,拖回關內。

出了這樣的事後,姜瓖一方也略微調整了戰術部署,從此不再在關墻上對下面明顯是漢人士兵的屍體、傷兵補槍,而是會趁時機合適,小心謹慎翻找傷員,把傷員繳械拖回來,再慢慢甄別。這樣也好進一步瓦解進攻方的士氣。

豪格麾下的清軍主力,對太行山諸險隘的反撲性進攻,最後累計持續了大約七八天。隨著窗口期漸漸過去,明軍的主力部隊已經逐步運動到位,接防了姜瓖的防區後,清軍再進行攻堅破口的希望,也就徹底泯滅了。

說句良心話,豪格這樣的快速反應、保持壓力,側面還幫助了明軍盡快接防姜瓖的地盤——原本剛扯旗的時候,看打通道路打通得那麽快,姜瓖還在心裏琢磨,將來有沒有可能在山西中北部地區多當幾年土皇帝,靠他自己的部隊就能維持住山西的局勢。

被豪格不惜血本地互相消耗了一番後,姜瓖雖是勉強守住,卻也元氣大傷,跟著他反正的嫡系綠營,也是累計死傷了超過萬人。加上彈藥箭矢庫存也消耗掉了大半,姜瓖的實力驟降,只能徹底請南方的明軍主力入境接防,並肩作戰。

明軍援軍自然也是兵分兩路,一路從洛陽、開封出發的,北渡黃河後直接控制潞州澤州。

另一路,則是從陜西的西安出發,由吳三桂的關寧軍舊部沿著汾水逆流而上,幫著姜瓖一起防守太原、大同、陽泉等地。

明軍正牌部隊九月二十七接防潞州防務,二十九日接防澤州。吳三桂的關寧軍則於十月初三抵達太原,姜瓖本人也於當天親自在太原城內簡單設了個接風宴勞軍,接待吳三桂。

這倆先後當過大明邊將、後來又先後不同程度當過漢奸、最後又先後反正、還因為反正時間先後不一、不得不互相廝殺過幾次的老將,時隔多年後再次面對面相見,也是非常尷尬,感慨不已。

姜瓖:“長伯兄……愚弟不明正朔,來遲一步,慚愧慚愧。這兩年你我互相廝殺,多有傷損,還望不計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