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4頁)

一個虛歲六十五的老頭兒,按明朝的醫療條件,就算沒人殺他,也沒幾年好活了。現在還給子孫換了一個侯爵和一份長期每年數千兩的撫恤金,他兒孫也就悶聲發大財了。

……

而對面的清軍,在戰事重開後的七天,才剛剛動員好河北地區的軍隊,逐次開拔往西南方向補強、跟明軍對線。

清軍的調度動員速度,甚至還不如明軍,一看就是戰前判斷錯了方向,把主力都壓在了山東方向——

因為當時清軍普遍覺得,大明方面有水師之利,山東靠海,便於大範圍迂回包抄,如果沿著海推進,大明還能靠水路海運補給。

加上雙方勢力的對峙線,西段原本有黃河之險分隔,而東邊沒有大河,只有泰山和蒙山山區這些陸上屏障。所以直到確認姜瓖反正之前,清軍的邊防重點始終是山東方向。

知道形勢嚴峻,豪格也沒法坐鎮北京了,只能是親統大軍,把絕大部分的清軍主力都凝聚成一股,來迎擊朱樹人的北伐之師。

因為這七天的耽擱,清軍在抵達戰區時,太行山諸險已徹底落入大明之手。

豪格一開始還不服氣,試圖趁著明軍立足未穩、山西中部還是姜瓖的部隊剛剛接手防務,所以想打開井陘口或壺關口,隨後滲透進山西的盆地群谷、據險而守。

豪格這麽想,也不奇怪,主要是他覺得:大明一方的堅守要塞、險關能耐,他已經熟知,如果被大明做好準備,嚴修堡壘,如今的清軍還真是無解,根本無法攻堅克敵。

但問題是,當時他認為井陘關也好,壺關也好,防守方應該都還沒來得及形成戰力——大明的部隊自南而來,那麽短的時間,能行軍到懷慶、潞州就最多了,絕對不可能行軍到澤州甚至太原周邊的。

所以,豪格要速攻,需要對付的只是姜瓖的兵。而姜瓖的兵武器裝備是個什麽水平,豪格就太清楚了,既沒有重炮也缺乏火器彈藥。

孤打不過大明還打不過你姜瓖麽?所以當然要趁大明方面的接防部隊還沒趕到的窗口期、不惜代價死磕先打崩姜瓖!否則被拖住了,就再也沒機會了。

被這樣的心態驅使,豪格上來第一步,也就沒有吝惜士卒傷亡,選擇了直接強攻這兩座太行山險陘之中的關卡。

清軍在每座關卡的強攻作戰中,都集中了三十門以上的重型紅夷大炮,還有各自數千的雙重鐵劄棉甲滿人精銳,甚至還給一些漢軍旗士兵,也臨時配發了雙重鐵劄棉甲——

這種待遇,如果是幾年前,那是絕對不可能想象的。當時滿人只會在需要臨時攻堅時,從自己的族人中挑高大強壯的士卒披掛多層重甲,執行這種任務,絕不放心給漢兵最好的武器甲胄。

如今被迫走到這一步,也可以看出豪格是真沒辦法了,滿人的兵源已經捉襟見肘,再放血放下去,連騎兵部隊人數都要湊不夠了,哪裏還能不放開對精銳步兵的血統管制。

清軍從九月二十二和二十四日,分別開始了對井陘關和壺關的攻擊,兩處攻勢各持續了五天和三天。

血腥的廝殺幾乎沒有一刻停歇,連晚上都摸黑鏖戰,只為搶一個時間差,搶在明軍主力機動到位之前,單獨幹掉姜瓖的守關部隊。

姜瓖手下的綠營兵,也不得不拼死抵抗,他們都知道自己已經背叛過朝廷至少兩次了,再不努力自保,天下之大都沒他們的容身之所了,只好狗急跳墻般負隅頑抗。

姜瓖甚至還在他轄區內的那幾個山西州府臨時強征,把原先從過流賊,或者在先帝時當過大明官軍的退役人口,全部刮地三尺搜出來,拉壯丁驅趕上前線,跟他的嫡系部隊一起混編打消耗戰,讓嫡系部隊督戰。

豪格安排在井陘關的攻關將領,乃是遏必隆,安排在壺關的攻關將領,則是鰲拜。兩人都是玩了命的催督部隊上前。

最初兩天,還有不少滿八旗子弟往上填命,但死傷太過慘烈,每關每天就要戰死一千多滿人,還有更多的漢、蒙兵。

這一千多滿人死者裏,當場死亡的其實也就不到三分之一,但問題是他們是攻城一方,姜瓖的明軍控制了戰場,所以除了輕傷員可以拖著殘軀爬回來逃命,其他重傷員失去行動能力的,都會被明軍留住。

而姜瓖也是打紅了眼,他的部隊雖然不敢直接開關門出關掩殺、打掃戰場補刀傷敵。但他也不惜箭矢彈藥儲備,一旦一波攻勢結束後,都會讓士兵用強弩或火槍對著關墻底下那些明顯穿著雙重鐵甲的敵屍補射。

如果一槍命中後屍體紋絲不動,那明軍也不會再浪費彈藥,而如果命中後傷員再次疼醒、有任何翻動或手足抽搐,那就會招來更多的補槍,直到射到毫無動靜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