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光復中都(第3/4頁)

耿仲明是崇禎五年就投了韃的老牌漢奸了,如今年事已高,將屆六旬,積年戰傷勞損,也讓他的身體不是很聽使喚。

歷史上他也就再活兩年便要病死,如今的健康狀況只能說是勉強湊合。

他如今的身份,是懷順王、漢軍旗正黃旗旗主,在清軍的漢人將領當中,也算是地位最高的那一批了。

若是倒退三四年,他對大清的信心絕對是堅定無比,那時的大清蒸蒸日上,開疆拓土越打越強。但自從三年前開始,連耿仲明這樣的鐵杆老牌漢奸,都開始內心發虛了。

大清的連連戰敗,損兵折將、被擁立了英明新君的大名反推奪回了淮南土地,都讓耿仲明不由自主懷疑人生。

他一度覺得:莫非,大明當初不行,只是因為崇禎的剛愎自用、刻薄寡恩、人心離散?不是大明不行,只是那個皇帝不行?所以換了個肯放權的皇帝,大明馬上就變強了?

這種想法一旦在心中生根發芽,就讓人越來越恐懼。只是耿仲明也知道,自己是最不可能被大明赦免的那一批死硬鐵杆,也就沒敢生出異心。

耿仲明看了一會兒書,覺得倦意漸深,正要熄掉案頭的油燈,忽然卻得到心腹親兵來報,說是有少將軍的心腹,從前線戰場逃了回來,急於求見。

耿仲明一驚,連忙吩咐偷偷帶上來,還叮囑了一句,確認沒有被人發現。

耿仲明這幾天原本還挺悲痛的,以為兒子在淝水之戰中當了俘虜,甚至可能是陣亡了,明軍全殲了最後留在淝西的清軍步軍殿後部隊,那批人一個都沒逃出來,所以也沒人能拿出個準信。

如今距離決戰結束,已有半個多月,耿仲明已經不太抱希望,只願兒子在戰俘營裏能隱姓埋名就好,誰知卻忽然有了希望。

很快,一個耿家的心腹軍官被帶了上來,耿仲明也認識,那是一個自己多年的老弟兄,他親自安排到兒子身邊保護兒子的。

“耿六?你逃出來了?茂兒怎麽樣了?是被生俘的吧?有沒有被明軍識破身份?”耿仲明立刻拉住那老部下追問。

“王爺!標下無能,小王爺他……為了求生,做了無君無父之事,標下也無法阻止!”耿六一時都不好意思開口。

耿仲明卻不是很在乎那些細節,只是先喃喃了幾聲:“還活著就好,還活著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淝水之戰被俘的多了去了,朝廷也不會特地苛責的。”

耿六卻面露羞赧,嘆了口氣:“若只是投降,也就罷了,小王爺為求免罪,竟然在最後關頭跟饒郡王的親衛拔刀相向,自相殘殺以向明軍賣好。

最後他還冒功,說饒郡王是他陣斬的,讓朱樹人饒恕他,給他官職爵位賞賜。”

耿仲明腦袋頓時就“嗡”地一鳴,好懸沒當場暈倒。

這特麽不是坑爹麽!你爹還在清營呢,敢鬧那麽大,如果被其他逃回來的俘虜揭穿,他耿仲明哪裏還有命在?

他頭暈目眩了好一會兒,手指如枯瘦的雞爪般死死抓住耿六,穩了好一會兒,才悲催地長出一口氣:

“這都快半個月了吧,居然沒有泄露,這逆子真是坑死孤了!但凡有饒郡王身邊最後的親信能逃回來、目睹饒郡王最後死況的那種,我等還焉有命在!博洛嶽樂非設鴻門宴刮了我等不成!”

耿六也頗為老主公感到悲哀,但他身負使命,不得不把後續那些更難以接受的話說完:

“王爺……您能想到的,朱樹人早就想到了。他此番就是扣下了小王爺,還扣下了其他知道小王爺逆行的幸存阿巴泰親衛,然後讓標下回來報信。

明軍明晚就要繞過懷遠,以輕銳之士迂回奔襲鳳陽。朱樹人說了,要王爺設法裏應外合,賺開鳳陽南門或東門,放明軍入城。

反正不管王爺您答不答應,朱樹人都會釋放一些阿巴泰身邊幸存下來的心腹侍衛……他說到時候,博洛嶽樂自會找王爺算賬。他說……漢將殺了滿人王爺,這罪是無論如何不可能被赦免的。”

耿仲明還沒聽完,就直接跌坐在榻上,心如死灰。

這是兒子上了賊船,還把爹坑得死死的。

被這消息氣得,耿仲明簡直是半夜沒睡著,還差點直接被氣出點好歹來。

但是,整整冷靜了好幾個時辰之後,他才算是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原本他家也不可能被大明饒恕,如果大清完蛋了,那就跟著滅門了……

但他兒子現在這麽做,雖然卑鄙無恥,賣父叛父,卻好歹是兩頭下注了。他兒子沒有多大罪孽,只要給大明立下功勞,還是有可能得到安穩富貴的,他們耿家還能左右逢源……

耿仲明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辮子和胡須,都快六十歲的人了,被坑也就被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