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戰克敵(第3/4頁)

手臂和腿腳這些四肢的防禦就被放棄了,只以厚疊棉片防護,這樣也不影響行動,便於精確的瞄準射擊。

面對清軍騎兵的沖刺時,這樣的護甲也能最大程度發揮其實用效果。反正被騎兵沖刺時,四肢受到致命傷的概率極小,手足靈便還便於被側撞擊飛時控制落地姿態,死中求活。

胸甲裏面還有填充內襯,能護住臟腑、緩沖掉被撞擊時的壓力,這些都是經過驗證的最優解。

這種幾乎放棄四肢防護的做法,最大的弊端,是面對敵軍輕騎兵遊鬥放風箏、以騎弓對射騷擾時,步槍兵受傷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尤其是現代步槍兵是不會配大盾防箭矢的。

不過,新式火槍的火力密度和射程優勢,早已注定這個時代的清軍騎兵不會跟你隔著一百多步、橫掠過陣騷擾對射的,那樣清軍絕對會死得更慘。

處處都被明軍克制、落入明軍預設的戰鬥方式,最終導致這些選擇了血戰到底的清軍甲喇,徹底陷入了絕境。

而與此同時,正因為清軍以甲喇為單位各自為戰。而人心總是不齊的,每個人對戰局的判斷也各不相同。

那些相對慫一些,或者謹慎一些的甲喇額真,在付出最初百十人的傷亡代價後,就已經開始審時度勢,寧可拼著立刻掉頭逃跑、在逃跑途中再被敵人白白追射一程的代價,也要堅決選擇戰略轉移。

於是乎,這些戰略收縮的清軍各部,無不被明軍追射了一番,死傷頗為可觀。擊退了正面之敵的明軍便得以騰出手來,對付還在跟友軍纏鬥、死戰不退的死硬清軍。

清軍兩白旗主力只有不到一半人選擇了死戰到底,這些人便在戰場上蒙受了倍增的壓力,陷入了絕對的局部戰場兵力劣勢。

明軍各個空心方陣小心翼翼地微調靠攏,很快那些還沒結束戰鬥的方陣上,那些清軍騎兵沖殺密集的所在,就遭到了來自背後的明軍火槍短促攢射,頓時愈發大亂。

而這些背刺清軍的明軍,倒也不敢敞開了開火,因為清軍和友軍正纏鬥在一起呢,如果清軍過於稀疏,一個不慎背刺明軍就有可能誤傷到自己人,

所以他們也只能對清軍特別密集的點攢射,一旦清軍被打崩四散、各自為戰,他們就得停火。即便如此,這個過程中還是有少數明軍火槍兵被戰友誤傷到底。

好在明軍火槍兵的鍛鋼胸甲倒是能擋住兩百步外的流彈動能,只有手足中槍的才會重傷,這多多少少緩解了誤傷的損失。

而清軍的密集沖鋒撕扯陣型一旦被打散,形成了松散騎兵的各自肉搏,明軍刺刀兵就能很快收拾掉他們。

……

不過半個多時辰的慘烈廝殺,主戰場西側這段對抗最激烈的血戰就徹底分出了勝負。

沖得最深的正白旗傷亡最為慘重,帶兵的班布爾善直接陣亡於陣中。正白旗至少又有兩個甲喇全軍覆沒於陣中,被明軍絞殺全殲,根本沒法脫離,兩名甲喇額真直接戰死。

另外三個甲喇總算是發現慘敗局面不對後,倉皇狼狽逃竄,但三個甲喇也只有兩個額真活著逃回來,另一個甲喇額真在脫離的過程中被明軍背射歡送的火槍彈雨擊殺。

至於牛錄級別的軍官,那更是累計戰死重傷了十幾人之多。

另一邊的鑲白旗騎兵,因為沖得沒那麽快那麽深,損失相對小一些,也更及時認清敗局潰逃收手了,蘇克薩哈也就撿回了一條命,但也被流彈彈片所傷,並不致命。

他麾下的甲喇,被全殲的只有一個,剩下四個各自戰死數百人逃了回來。傷兵也都各有數百人,但只要是重傷墜馬的,毫無疑問會被取得了勝利、贏得了戰場打掃權的明軍戰後補槍殺光。只有那些沒有墜馬的輕傷員,才有可能逃得性命,墜馬就直接等於死了。

兩白旗被空心方陣戰術誘敵重創的同時,明清兩軍在中路正面戰場也沒閑著。

僅僅在西側交火後一兩盞茶的工夫,正面中軍就進入了血腥搏殺。只是因為雙方中軍都沒有迂回的空間,所以戰術相對老套,明軍全部列的線列陣型、疊進法輪番開槍,

沒有空心方陣,沒有誘敵深入,就是實打實拳拳到肉槍槍見血的堂堂之師,正正之戰。戰鬥的傷亡數字攀升速度,也就不如西側那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犬牙交錯搏戰那麽快。

就好比一場化學反應,兩塊固體反應物就算放在一起,相互之間只有一個接觸面,反應速度也就不算太快。

但如果是兩杯液體反應物,直接倒在一起攪拌一下、充分形成溶液,那接觸表面積就比固體反應物之間多了無數倍,反應速度自然也是暴漲。

堂堂正正線列火槍隊的中軍,就像是固體反應物,誘敵深入纏鬥的空心方陣,就像是反應溶液,哪邊先分出勝負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