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2/4頁)

最後的結局,是在信陽、陳、蔡之間拉鋸消耗,最後被朱樹人在陳縣大決戰中打崩,李自成足足折了二十萬農民軍!

阿濟格也是沒別的辦法,自己三年前的老路失敗了,肯定不能重走,那就走六年前李自成走過的路。

阿濟格堅信,不是這個路線方略不行,而是李自成這人不行。

他阿濟格的英明神武勝李自成何止數倍?讓他出手,用同樣的招式,很有可能化腐朽為神奇!

只不過,阿濟格這套戰略,注定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出效果——既然是打後勤消耗戰,就不能一上來就強攻,而是要慢慢消耗信陽府守軍的物資,等守軍的存貨用得差不多了,需要從後方運過來,清軍才能逮住可乘之機。

所以,阿濟格先分兵試圖包圍上蔡、陳縣,隨後進逼信陽,把明軍前沿幾個主要據點分割包圍起來。

明軍居然還選擇了暫時的戰略收縮,在陳縣稍稍抵抗了十幾天,就退兵收縮,把陳縣剩余守軍縮到上蔡,退兵時也從容帶走了全部戰略物資,然後只堅守上蔡、信陽兩個核心,維持淮西防線。

面對總督張煌言要求的收縮兵力指令,鎮守信陽府多年的劉國能原本覺得很是憋屈,數次想要請戰、直接強行推回去。

但張煌言督令甚嚴,還親自跟他密談透了底:“我軍已經暫時放棄陳縣,前沿物資集結後,上蔡哪怕被圍死,堅守兩個月都沒問題。

清軍多線進攻,企圖全吞大別山以北的淮南地,朝廷的反擊方略卻是有主有次。信陽這邊我軍補給困難,不利於大規模推進,不能作為第一階段的防守反擊重點,還跟三年前那般,拖住阿濟格就好。

王爺總攬全局,看得比我們高遠得多,他第一階段要重點對付的,是鳳陽-合肥一線的阿巴泰、博洛、嶽樂父子。

合肥在大別山東部邊緣,地勢已經平坦,淝水河道便於大量運輸兵馬錢糧軍備,可以做一個大得多的局。一旦合肥鳳陽方向取得決定性突破,韃子人心不穩,我們信陽這邊再以較少的部隊北進擴大戰果,才能事半功倍。”

劉國能對於張煌言的說法還是很信任的,只好暫時忍了。

張煌言和劉國能三年前就打了一次輔助,如今依然只能扮演第二戰場,誰讓他們這兒交通條件不好呢。

隨著明清重新開戰進行了大半個月,戰局對峙線稍有整理,南北雙方的有識之士,都不約而同意識到:

今年的主決戰戰場,怕是就要在鳳陽和合肥之間的皖北平原拉開了。

……

話分三頭。

隆武三年八月二十,南京。

阿濟格是八月初十開始發動進攻的,鳳陽的阿巴泰、博洛等人,則是八月十五動的手,兩路大軍之間也就隔了五天。

所以八月二十這天,也就才剛剛距離前線戰火徹底重燃的消息傳回南京兩三天而已。

至於陜西的吳三桂正式扯旗助明抗清,雖然發生在八月初一,還要早十天。

但考慮到陜西和南明控制的轄區,並沒有辦法走潼關道、河洛道通訊,一切消息需要翻越秦嶺由四川的方孔炤轉達,

所以吳三桂正式扯旗反正的消息,也並沒有明顯比淮西戰場的消息早送到,幾乎是前後腳。

最近這三日裏,南京城中收到的告急文書,可以說密集如雪片相似。

“韃子又打過來了!聽說已經圍了上蔡、壽縣!淮安這邊的韃子,也有不小動靜!”

“居然有那麽多路一齊進攻?好不容易享受了幾年太平,終究是躲不過呐!”

縱然大明在上一場戰爭中,最終成功取得了防禦戰的勝利、還反攻奪回了淮南地,可數十年來清軍肆虐留下的心理陰影,還是讓朝中不少文官生出了膽怯。

很多不知兵的文官,或許跟南宋鄂州戰役擊退忽必烈、經過十三年休戰後,又聽說忽必烈再次南侵時,心態差不多恐慌吧。

不過,哪怕是當年忽必烈休戰十三年後再犯,南宋眾臣一開始也是有一根主心骨的,那就是指望當初鄂州之戰擊退忽必烈的賈似道能力挽狂瀾,再扮演一次救世主。

此時此刻,南明朝廷中那些不知兵的廢物,也紛紛上書,請求鄂王爺朱樹人親自督師,擊退韃子。

朱樹人掛著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的頭銜,他也確實有義務擔綱大局。

看著群臣的懇切請求,隆武帝朱常淓也沒有辦法,只好請女婿來商量。

在朱常淓印象中,其他文官最近一兩年幾乎都不指責朱樹人,也不要求朱樹人做什麽事情,他原本還以為朱樹人已經徹底控制住了朝政。

現在得知居然還有那麽多文官敢於對他女婿指手畫腳,朱常淓的心情實在是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