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5頁)

可惜,鄭成功背後的朱樹人是有家國情懷的,鄭成功本人也不差,怎麽可能放過這個機會。

鄭成功義正詞嚴拒絕了,並且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條件:

荷蘭人在大員島上的動產都可以帶走,甚至房屋田地也允許他們賣掉再走,此前的欠稅和罰款也可以不追究,這次就要拿大員島作為荷蘭人此前非法行徑的抵償懲罰!

鄭成功還網開一面,只要荷蘭人放棄大員島,並且不幹涉大明船前往馬尼拉所在的菲律賓北島,其他通商條件還可以照舊,將來還是允許荷蘭人通商,而且可以正式通商。

如果非要再打下去,那麽大明就不能保證荷蘭人在大員島上的私產的安全了!因為戰爭是有損失的!那些要作為大明的軍費和戰爭賠償!

……

朗裏奇灰溜溜地帶著談判條件回去,而荷蘭人仗著自己好歹有城堡可以堅守,不願意妥協。

荷蘭人的艦隊也沒能被鄭成功徹底封鎖,第一時間就有護衛艦溜回去報信求援了,這也是荷蘭人的信心所在。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慢慢圍城強攻了。

明軍後續船隊,陸續把張名振的重型火炮,尤其是開花彈攻城臼炮都逐步運上了岸,部署到位。

明軍攻城臼炮的最大射程,也明顯超過了這個時代的荷蘭人要塞炮,誰讓明軍的煉鋼技術和火炮技術,已經超越了荷蘭呢。

雖然正常情況下,同一個時代的要塞炮射程都會遠於艦炮、野戰炮,但奈何明軍最新式重炮和荷蘭要塞炮,已經不是同一代產物了。

鄭成功和張名振試探性攻打了幾日後,也逐步摸清了被分割包圍的荷軍各據點守軍實力強弱,兩人一合計,就決定各個擊破,先挑軟柿子捏,爭取捏爆的過程中,也能震懾住相對硬柿子城池裏的守軍,讓他們選擇直接投降。

既然如此,熱蘭遮城位於台江口大員灣南岸的丘陵上,地勢相對較高,城池也最堅固,守軍人數和大炮最多,那就最後再打。

赤嵌城在海灣腹地相對平坦的地區,人數也少一半,要塞炮沒法居高臨下彌補射程優勢,那就讓明軍攻城臼炮充分發揮射程差慢慢推好了。

在明軍火炮的圍轟下,進攻還算順利,雖然近似17世紀新式西方棱堡的堅固程度很高,幾天才轟開一些小坍塌,但畢竟是放風箏白嫖的傷害。

假以時日,赤嵌城陷落是必然的。城內的守軍也有試圖組織夜襲、破壞明軍炮兵陣地,但都失敗了,還白白折損了敢死隊。

600多人的赤嵌城,被圍攻了一個多月後,還剩400號人和若幹平民,終於因為絕望而選擇了投降——

實際上荷蘭人的陣亡數,當然遠不止200多,因為這200多只是正規軍士兵的陣亡,而城內的水手商人碼頭工人,戰時也都會拿著槍上城助守的,這部分人也有不下於此數的傷亡。

這時代敢來遠東謀生計的荷蘭人,幾乎個個是亡命徒,就算不當兵,也民風彪悍。

拿下赤嵌城後,張名振還覺得這個攻擊速度有點太慢了,

但實際上他要是知道平行時空的歷史上、鄭成功強攻各處荷蘭要塞花了多久,就不會這麽覺得了。

張名振和鄭成功再次合計,確認這個戰術是沒問題的,但長期消耗那麽多部隊圍攻,實在是有些軍糧補給不上。

這時代的大員島土著人口數量也不多,島嶼東岸中部還有一個叫大肚王國的土著人國家,比較排外。此前肯跟大明王師貿易賣糧補給軍需的,不過是島南當地的少數土著而已。

要長期越海維持三萬大軍的軍糧,從福建那邊把一切所需物資運過來,成本就太高了,運輸壓力非常大——

在鄭家,如今鄭成功也不是完全能話事,他父親鄭芝龍還活著,產業經營和商貿運輸,都捏在鄭芝龍手裏,鄭芝龍表示壓力太大,張名振也沒法查賬。

考慮到步兵部隊只要最後攻堅掃尾、加上包圍住城池防止荷蘭人出城反沖炮兵陣地,後續階段還真用不了那麽多人。

雙方一合計後,終於做出了一些妥協,張名振只留下少數炮兵部隊,其余北方明軍問題,再回南京請示了朱樹人後,允許暫時撤回。

鄭家的出兵,也從兩萬五千人酌情減少一部分,或許會減到一萬五,用於長期圍城攻堅和保護炮兵。

與此同時,鄭芝龍還通過鄭成功給朱樹人下了軍令狀,保證即使張名振大部分人撤走,只要留下攻城重炮隊,鄭家就一定最終拿下全島。

張名振和鄭家一部分兵力撤回北歸的時候,就順路花了個把月時間,走走停停,滅了東岸中部的大肚王國,一個高山土著人國家,沒什麽好說的。

隨後途經淡水,又滅了淡水的安東尼堡守軍,把島北荷蘭人主力肅清。安東尼堡是兩年前被摧毀的西班牙人聖多明各堡重修而來的,如今還沒修完,破破爛爛的,所以在明軍火炮下很容易攻破。守軍的五個不滿編連隊800多人,被擊殺了一小半,其余也都投降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