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賞罰分明(第3/3頁)

只是考慮到他太年輕,而且此前一貫是文官,還能在升官方面給他補償,所以倒不用跟武將那樣純靠封爵籌勛。所以鄭成功被封了定海伯,升其職官為兵部職方司郎中。

其他眾將,也都沒有封侯的資格了,但伯爵還是稍微給了幾個的。

文官裏面,值得一提的便是閻應元這個常州知府,因為打阻擊特別成功,在最終決戰前的消耗疲敵功勞比鄭成功還顯眼些,只是比鄭成功少了江防水戰的功勞,所以升賞也只比鄭成功略低。

閻應元被破格提拔為蘇松兵備道,負責蘇松常鎮四府兵備,等於是負責後世長江沿岸蘇南四個地級市的江防籌備工作。

……

吏部、兵部這邊的籌勛事務繁雜,一時難以盡述。

與此同時,刑部那邊也在緊鑼密鼓地處理大戰的善後事宜,懲惡除奸的討論當然也不會怠慢。

王鐸因為帶頭當了漢奸投降派,最後被判處斬刑,沒能逃脫歷史的審判,還有一堆其他勾結之人,或輕或重都得到了正式判處,定在正月十一行刑——

朱常淓不想拖延得太晚,因為他知道很快清軍的援軍就會抵達江北。在清軍第二波救援嘗試來之前,把主要漢奸殺了,也能提振士氣,統一人心。

但正月一上來就殺人,或者元宵佳節殺人,也不吉利,最後就折衷選了個剛出初十、未到元宵的日子。

錢謙益被判流放大員,但大員還沒收復,就先流放到福建暫時監押,交由鄭成功的一位族中武將看管。

除了己方漢奸要處理,被活捉的敵人官員武將當然更要嚴審。

抓到的那幾個滿人、蒙古貝子、梅勒額真,全部都吃了一剮,級別更低的則是磔刑或腰斬。

磔刑和淩遲是有區別的,明朝磔刑大致簡化為斬斷四肢後再砍頭,可以近似理解為呂雉給戚夫人削人棍,刀數比淩遲少很多,不是一片片剮肉,比腰斬重,不是常設刑。

而抓獲的漢人官員,最高級的當然是旗主級的張存仁了,這廝是多鐸的謀主,歷史上清軍打下江南後,他也做了多地多任督撫,是鎮壓江南的罪魁禍首之一。

加上張存仁當年是祖大壽的部將,曾經是明朝武官,最後投敵,那就更要以最嚴厲的叛國論處。

最終張存仁被判淩遲三千刀,從正月十一一大早剮到正月十三半夜,皇帝還親自吩咐了別拖,免得拖到元宵佳節還有血光不祥。

除了張存仁外,其他積年老漢奸沒什麽好多說的,唯獨一個孫之獬,需要再特別對待。

原本刑部只是給孫之獬判了個刀數比較少的淩遲,剮六十四刀,主要是懲處他的“教唆多鐸下剃發令,導致常鎮二府數萬不肯剃發的義民被清軍鎮擊屠殺”。

但朱樹人熟讀史書,他也知道歷史上孫之獬後來被天地會義軍抓獲後,是怎麽死的,他實在不想讓孫之獬這種狗漢奸的專屬死法就此湮沒,所以特地打了招呼,希望法外加刑。

鄂王爺都開口了,刑部怎麽會不答應?何況只是一點啟發就行了。

最終,孫之獬復刻了他歷史上被山東義軍誅殺的死法,搞了一把“反向淩遲”——歷史上正向的淩遲,都是把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剮下來。而孫之獬並沒有被剮肉,反而行刑者還往他身上加了很多東西。

具體操作就是,讓圍觀刑罰的百姓,自願捐出一小捋頭發,然後穿在縫衣針尾原本用於穿縫衣線的針孔中,紮進孫之獬皮肉,跟手術縫傷口一樣再傳出來、剪斷頭發,這樣一捋頭發就被植入到孫之獬皮肉上了。

他孫之獬不是希望天下漢人跟他一樣剃頭紮辮子嘛?那就反向操作,讓天下漢人給他“全身皮膚植發”。

最後孫之獬渾身皮肉被縫了數千針植發,形如一個長毛黑猩猩,把他活活疼死氣絕身亡。身亡後劊子手還在這千絲萬縷的植發上綁上繩索,讓一夥騎兵分別拉著,把孫之獬的屍身放風箏示眾,可比吊在竹竿上示眾飛得更高、讓人更遠都能看見。

孫長毛猩猩風箏被放那天,南京城裏無數百姓都來圍觀了。那些鎮江、常州二府逃出來的、因拒絕剃頭而有家人被殺害的義民,更是苦大仇深,非要圍觀不可,

還有無數人掏銀子求劊子手接受他們捐的頭發,非要把自己的頭發植發到孫之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