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賞罰分明(第2/3頁)

後來,這也形成了大明新的一項制度:軍隊建設所需的物資,除了軍糧以外,其他全部靠工商業稅支撐。

而工商業自朱元璋小農思想以來、兩百多年不受重視的局面,也就徹底成了過去時,

以後的皇帝都會知道,要強軍衛國,靠的就是發展工商,攀科技搞制造業。工商強軍費才有來源,軍備才有先進武器盔甲、優良牲畜。

最後,因為軍備還涉及營造,所以工部的職能也會相當程度歸入大都督府的統籌範圍,便於朱樹人插手。

這樣才便於朱樹人在全大明範圍內探礦、開礦、造冶金煉鋼廠、兵工廠、機械廠、甲胄被服……等於是把工部除了興修水利、營造宮室這兩項以外,其他的職能都歸入朱樹人的統籌範圍內了。

他這個總領中外諸軍事、兼督南方七省錢糧軍備,等於是擁有了整個兵部、半個戶部、大半個工部的絕對領導權,基本上算是半座朝廷的絕對領導權。

而且原先的六部雖有兵部,但文官並不直接享有軍隊的統帥權,朱樹人是實打實有軍事統帥權的。

所以總的來說,他大致擁有朝廷除宮廷宿衛系統以外、全部的外朝武將指揮權,加上四成的文官系統指揮權。

朱樹人對於這樣的權力範圍,當然還是非常滿意的了。

他也不想吃相太難看到被人視為徹底架空皇帝的權臣奸相,以皇帝沒兒子的現狀,加上他跟皇帝的親戚關系,現在這樣的節奏已經是最好的了。

而且朱樹人也不擅長做得罪人的司法、監察事情,以及繁瑣的人事吏治,不專業也不感興趣的事情,交給原先專業的人去做就好了。

另外,也是為了配合朱樹人的權力結構,朝廷近期已經在討論,逐步讓史可法跟朱樹人交接一下工作,然後今年之內把史可法逐步調到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去。

這也不算架空史可法,而是讓他做更適合他的事情。

說句實話,史可法在直接督師協調眾將、軍事指揮方面,才能確實不怎麽強。歷史上他只是忠義最值得肯定,揚州守城戰實在是打得有點稀爛。

讓他這種大公無私的信義之人去領導文官吏治,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而王鐸已經下獄,還在審訊其具體罪行、準備定罪,他空出來的吏部尚書職位,自然需要一個足夠分量的實權人物去接。

往年和平年代,明朝內閣和六部當中,就該是以吏部為首,內閣首輔也多半是吏部尚書來當,比如崇禎時周延儒當內閣首輔,同時就是吏部尚書。

南明班子當搭建起來時,無非是因為中原和北京淪陷,一切以軍備自保為先,這才以兵部為首,算是臨時的戰時體制。

現在殺了李自成、擊退了多鐸,眾閣臣集議,覺得也不能一直保持完全戰時體制,反攻還是很艱難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逐步恢復到文武並重的正常節奏上來。

這時候重新回到舊體例,也未嘗不可。

隆武帝朱常淓也就在這幾天,私下裏先跟史可法通了氣,讓他有點心理準備,表示調任吏部尚書後,內閣首輔的位置還依然是他的,他也繼續是文官之首。

史可法本就是正直之人,對此沒有異議。

而兵部尚書空出來後,就不再專設了,朱樹人此前總督三省,就兼掛了兵部尚書銜,直接讓他把事情兼起來就行,他的一部分職權本來就跟兵部重合了。

……

朱樹人和史可法的封賞調動確認後,下面的中高層武將文官就容易處理得多。

對多鐸的決戰,曹變蛟等將領的戰場功勞自然是最直接的,曹變蛟也因率隊擊殺多鐸,被封了一個侯爵,算是非常難得——

此前南明朝廷只是給諸將功勞卓異者,酌情封伯爵,侯爵一直是省著捏著的,含金量還非常高。

曹變蛟封了鎮江侯,不過跟鎮江府封地並無關系,只是說他肅清了江防,確保江南不失,準許爵位世襲。

李輔明封了江寧侯,同樣跟封地沒關系,也只是領一份世祿,但爵號要子孫世減一等。

黃得功如今還是伯爵,因為沒有參加江南戰役,但收復了六合、揚州等地,功勞也不小,朱樹人暗中給他寫信,讓他再接再厲,

這次多爾袞阿濟格的救援清軍很快會抵達。等多鐸的死訊傳開、這批江北清軍援軍知難而退,到時候就可以給黃得功貼金,把“擊退江北救援清軍”的功勞說得大一些,以那個理由給他封侯。

黃得功得信自然也是非常振奮,愈發賣力巡守,他已經看到一個“期貨”侯爵擺在眼前了,擊退清軍援軍立刻就可以“兌換任務獎勵”,這還不可勁兒下死力?

最後,在江防水戰中數次出了大力的鄭成功,還主導了金山寺之戰、持續半月極大牽制削弱了多鐸,也算是為最重決戰奠定了優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