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2/3頁)

多鐸反正已經是我們盤子裏的菜了,我不會讓他活到隆武元年的,崇禎年的事兒,就要在崇禎年完成,我對閻應元有信心。

既如此,你們嫌閑得慌,就想想怎麽擴大戰果,把揚州也光復了!揚州如今是江北清軍增援多鐸的前進基地,為了增援多鐸而調集來、但尚未用上的軍需物資,都囤積在那兒,就等著打通航道就啟運。

如果我們先殺了多鐸,揚州這些為救多鐸而存在的物資,就沒必要再囤在那兒了,可能會被重新疏散運回北方。而且到時候揚州清軍的防守也會變得更嚴密,不像現在這樣因為憂慮主君而頭重腳輕、重前權輕兩翼,到時候我們也就無法摧毀揚州清軍囤積的戰爭潛力。

只有在多鐸死前就偷襲,敵人才不會因為舍不得而把物資重新後調,我們才能把多鐸的後軍和多鐸囤積的戰爭物資,跟多鐸本部一起,一石三鳥統統吞掉!”

朱樹人最後一段話,說得非常斬釘截鐵,也讓曹變蛟等部將徹底嘆服。

他們也是直到這一刻,才想起部堂大人是多麽的深謀遠慮:此前劉國能和黃得功都被朱樹人留在了信陽為主的淮南西段防線。後來黃得功因為戰局的變化,漸漸東移到合肥。

眾將都覺得朱樹人有點太浪費了,畢竟黃得功也算朱樹人麾下僅次於曹變蛟的猛將,就這麽一直守在江北,雖說穩固了合肥周邊地盤,但就此錯過對多鐸的最終大決戰,實在是有些可惜。

守城的話,哪怕找個比黃得功水平戰力都低一兩個档次的將領,也能穩住淝水、濡須水一線,有點大材小用了。

沒想到,朱樹人讓黃得功藏得那麽深!他把黃得功留在合肥,竟是一開始就想著,不光要全殲多鐸渡江的主力,還要摧毀後續那部分急著想救出多鐸的清軍戰爭潛力!

朱樹人不光要殺多鐸,還要一戰徹底恢復淮南防線,光復揚州,直接一步到位實現大明的“守江必守淮”,讓偽清東路軍這一年南下吃進去的全部吐出來!把多鐸和多鐸的配套戰爭潛力一起解決掉!

聽說國姓爺總算要有大動作了,眾將終於戰意爆棚,也不管是否直接救援閻應元了,反正能有仗打,可以重重地削弱韃子就好!

具體什麽削弱方式不重要!國姓爺對閻應元有信心就有信心吧!他們相信國姓爺的信心!

他們都相信國姓爺會選出最高效最完美的殺韃路線,帶領大明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他們這些武將,只要執行就是了!

這也是朱樹人執掌一方、領兵督戰五年多來,無一敗績所積攢的信用!他就是大明的不敗軍神!算無遺策!

曹變蛟等人統一了思想後,下一個問題便是具體的執行,他們的腦子不擅反間的陰謀詭計,一時想不明白,朱樹人具體要怎麽讓江北清軍相信“多鐸已經拿下了金山寺,滅了鄭成功,而不是灰溜溜逃去江陰了”。

百思不得其解後,他們也懶得多想,曹變蛟就直接問了出來:“部堂大人,此謀雖然想法很好,但要怎麽樣騙過江北清軍,讓他們相信多鐸滅了鄭成功,還讓他們趕緊瞅個空子渡江增援呢?”

朱樹人笑了:“所以說,你們平時都不注意留心細節,這怎麽能成為一代名將?名將和猛將是有區別的。

你們忘了麽,十天前,朝廷下了反制多鐸剃發令的‘留發者,義民也,剃發者,難民也’寬宥詔書,然後,耿仲明的部將之一陳紹宗,就在金山寺陣前起義,殺了其上司、漢軍旗鑲紅旗副旗主連得成,率部來投。

江南清軍諸將當然都知道陳紹宗已經棄暗投明了,但長江航道此前為我們封鎖,江北清軍是至今都不知道這個消息的!

留在江北的偽清漢軍旗水師,本來就多有孔有德、耿仲明的部將、故舊。現在我們讓一個原本是耿仲明部將的降將回去反間、散布假消息,還不騙得江北清軍團團轉!

就算失敗了,被識破了,我們最多就是損失一個降將陳紹宗,並不會有更多損失,我大明的嫡系部隊並不會有損失,大不了到時候就終止這個誘敵偷襲的計劃,本官自會上奏陛下,給殉國的陳紹宗封賞哀榮的。

而只要成功了,最終能幫助朝廷大軍拿回揚州,本官便承諾,會加封陳紹宗直升總兵!獎勵他率部冒著生命危險重回敵營詐敵!”

曹變蛟等諸將終於徹底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國姓爺早就想好了,要利用這種“江北的敵人還不知道他降了的降將”去反間誤導。

這事兒確實是無本生意,唯一的本錢就是陳紹宗要冒點險,被識破了會被殺,但本來就是降將,命不值錢,

如果不立功,陳紹宗連當個參將的資格都沒有,最多就是個遊擊,幹成了卻能升總兵,拿來試錯當投名狀試金石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