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2/2頁)

到時候,孔有德耿仲明也好,李成棟唐通也好,一旦到了戰局不利時,還不得惴惴不安每天擔心自己手下人殺了自己拿人頭去獻功反正呢!

而且,這種政策宣揚,如果換個南京朝廷的其他閣老部堂去背書,還真就不好使。比如史可法,就算他同意了這個政策,敵人也不會相信,

因為史可法多年來示人的形象就是剛正不阿的道德君子,說他會暫時事急從權虛與委蛇重用反復無常殺主之人,敵人肯定會覺得:

這一切都是暫時隱忍的虛與委蛇,到了將來天下重新平定,肯定還是要秋後翻舊賬的!

但朱樹人不同,這樣的政策從朱樹人的宣傳口徑裏說出來,就非常能服眾——這全拜朱樹人五六年來積累的“滅孝”惡名,他是出了名的喜歡重用專殺義父的反賊酋守義子!

從五年前開始,他剛到黃州當同知,就敢重用被戰局逼入絕境的劉三刀、殺了義父劉希堯來投,後來劉三刀還作為一個標杆,在朱樹人麾下幹得好好的,現在也做到參將了,待遇一直只升不降!

更別說後來朱樹人搞藺養成,再逼迫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都投了,還讓他們出賣義父張獻忠。

朱樹人的崛起史,就是活生生伴隨著長達四年的勸義子殺爹史!這是有歷史積澱的。

這種肯表裏如一重用敵方殺爹義子的人,放出來的統戰宣傳,那些失足騎墻派才會真信。

……

明軍新一輪的宣傳攻勢,很快就逐步見效了,清軍一開始靠剃發令凝聚起來的恐懼、脅從,漸漸被明軍徹底瓦解。

好不容易強行剃發抓來的壯丁,再也不願意真心賣命。

甚至漸漸有一些從賊多年的漢軍旗基層軍官、士兵,在被當炮灰強行派去打攻打金山寺的先鋒、面對很有可能白白戰死的危局時,出於求生恐懼,選擇了戰前偷偷殺害自己的長官,然後跑去對面的明軍陣地投敵反正!

比如,從崇禎五年吳橋兵變時就投了韃子的老漢奸耿仲明麾下,就有一個部將名叫陳紹宗,

因為被多鐸逼著連續數日打前陣跟鄭成功死磕消耗,出於對白白送死的恐懼、加上覺得清軍這次可能要大難臨頭。

於是陳紹宗在臘月初二夜裏,在次日清晨即將被再次逼著當炮灰打消耗的前夜,暗中刺殺了自己的上官、耿仲明麾下的漢軍正黃旗右副旗主連得成,然後趁亂殺出清營直接陣前起義。

鄭成功苦戰多日,原本已經打得挺艱苦了,只是靠著朱樹人一直掌握著長江航道、可以從金山寺北側的水路不斷給他援軍,他才能死撐在這兒。

鄭成功內心其實也知道,能在這兒拖住清軍繼續打消耗防守戰,以一個較高的傷亡交換比削弱清軍、積累量變期待質變,本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才一直勤勤懇懇。

現在,所期待的“質變”之一總算來了,清軍因為久攻不下,因為明軍對漢奸的新政策,居然引來了耿仲明麾下的中層部將殺主來降!

雖然很可惜,沒能殺了耿仲明本人,只是殺了耿仲明手下一個排名靠後的副職,但也足以震動清軍了。

鄭成功當然是小心翼翼又雷厲風行地立刻接應了陳紹宗,同時也留了個心眼,把陳紹宗部放進金山寺防區後就解除了武裝,以免對方是詐降,然後就讓水路船隊把人押運回南京,由朱樹人直接安撫處置。

清軍為此混亂了好久,漢軍旗愈發人人自危,久攻不下的士氣低落終於要到了引爆的臨界點。

多鐸得知後,也是怒不可遏,殺了好幾個負有監督不力責任的,還褫奪了耿仲明的指揮權,把漢軍正黃旗的兵權交由滿人將領直接指揮。

仗打到了這一步,多鐸也陷入了猶豫,他已經看明白,朱樹人就是利用金山寺在跟他消耗。雖然清軍已經登陸成功,但明軍始終守著山寺,關鍵是背後還有臨江碼頭,可以通過長江水路源源不斷增援。

明軍肯跟他對耗人命,在這種作戰形態下,清軍精銳遲早都耗完也打不進去!

多鐸不得不召集主要屬下幕僚,重新商討對策,他已經決定放棄強攻金山寺這招昏棋了。

這場持續了十幾天的攻堅消耗戰,再次在清軍損兵折將、消耗彈藥補給無數的情況下,草草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