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擁立抉擇(第2/3頁)

倒是朱樹人迫降孫可望之前,孫可望幫著幹臟活,在貴州殺了一些不服王化的土司部落,後來投降朱樹人,也就減輕了一些貴州的反抗力量。

如今執掌江西的,還是跟朱樹人原本有過小摩擦的袁繼鹹。不過袁繼鹹這人還有點公心,也算大明忠臣,分得清是非輕重。

而兩廣那邊,也沒怎麽受到蝴蝶效應的影響,依然是歷史上在北方抗擊流賊數次失敗、但卻得以免罪、剛剛被調去當兩廣總督的丁魁楚統治。

這個丁魁楚原本歷史上也沒什麽建樹,在兩廣混日子混了數年,最後清軍打過來就直接投了。

另外,在南直隸內部,鳳陽總督馬士英,乃至他的至交好友阮大鋮,那是一直跟朱樹人有仇的,阮大鋮的仇尤其深,馬士英倒還只是跟朱樹人有點擋路爭官的小矛盾而已。

江北兩淮的明軍將領中,跟馬士英過從甚密的劉良佐,跟朱樹人也有點小過節。加上他們之前已經被福王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前籠絡過了。

山東淮北的劉澤清,則是因為此前朱樹人救駕不及背負上了一個“縱賊過境”、外加“籌備渡船不及時,導致朱樹人沒能及時北渡黃河故道、救下先帝”。

這也是一樁了不得的大罪,劉澤清出於對被清算的恐懼,也自然而然選擇了向馬士英靠攏。

但朱樹人也沒辦法,他救駕不及的事兒,肯定要找個甩鍋的,他也不可能拉攏到所有人。

劉澤清歷史上就是個保存實力一心割據的左右逢源軟骨頭,朱樹人既然知道歷史,非得找個背鍋的,當然優先甩給劉澤清了,否則還甩給那些忠義之士不成?

便是在這樣的局面下,南方朝廷終於迎來了大是大非的抉擇。

……

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四,崇禎駕崩後大約四十天,也是李自成兵敗回北京登基並逃跑後的第五天。

北方的最新變故軍情,終於以六百裏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南京,也在此前一天先送到了中都鳳陽。

也正是到了這一刻,南京和鳳陽的大明文武們,才板上釘釘確認了先帝三子幾乎都不可能逃出來了——

李自成撤出北京城之前,絕望中揮起屠刀,濫殺先帝子嗣的行徑,在北京城裏有不少人都聽聞了,並且向外傳播,自然也會被南方朝廷派去打探軍情的有關人員搜集到,並且以最高優先級回報。

在得到這條消息之前,南京六部構成的新內閣,其實也已經私下裏偷偷討論立新君的問題,討論了七八天了,只是沒敢過明路,也沒敢讓任何外鎮地方督撫知道。

到了這一刻,一切終於可以攤到台面上來說了。

這天一早,南京紫禁城文華殿內,兵部尚書史可法,終於借著內閣當值的機會,默契地召見了其他五位尚書,一起討論大事。

在大明一朝,南京也是一直有皇宮或者說紫禁城存在的,便是後世的“南京故宮”,只不過到崇禎末時,大多數殿宇因為年久失修,都已傾毀,

僅存文華殿、武英殿、奉先殿、慈禧殿等少數幾座主要殿宇還維持著。另外作為門面的奉天門、東華門、西華門都也還算完好。

但是這幾座殿宇,也都是辦公和舉行典禮、祭祀的地方,才有人保持修繕,用來居住的內宮基本沒剩什麽。

所以歷史上朱由崧即位為弘光帝後,長期也是居住在“南京內守備府”,以此作為臨時行在,只有辦公和舉辦朝會、典禮才入宮。朱由崧也撥出錢款重修居住性的內宮,但因為他總共也才當了八個月皇帝,就被多鐸幹掉了,直到南京淪陷,故宮內宮也沒修好。

如今,史可法等人,也就僅僅依靠南京紫禁城有限的幾座宮殿,撐起內閣辦公的架子,讓朝廷威儀看起來勉強跟北京一樣體面。

“諸位,如今聽說太子與諸王都極有可能已遭不幸,這國本大事,可再也容不得遷延了。距陛下大行的噩耗傳來,已經整整一月。再虛懸下去,怕是各省也難以跟南京內閣步調一致。諸位有何看法,且暢所欲言。”

史可法率先起了個頭,一邊說也一邊把南京兵部今天剛收到的“聽說李自成退出北京時殺害了二王”的小道消息抄本,遞給其他諸尚書看。

與會的還有吏部尚書王鐸、戶部尚書沈廷揚、擬任刑部尚書的徐石麒、禮部尚書姜日廣、工部尚書高弘圖。這些人裏,凡是居於要害部門的,未來基本上也都能列入東閣大學士。

這些人裏,其中高弘圖在崇禎死時,剛好遇上南京工部尚書出缺,而高弘圖原為南京兵部侍郎,如今因為蝴蝶效應,史可法需要提前湊齊六部組閣,前幾天剛跟同僚們集議,讓高弘圖改任了工部尚書——高弘圖前些年在北京時,就當過工部侍郎,業務也算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