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2/4頁)

若是不敢,二賊也一樣會生出嫌隙,清軍依然不得好生休整,還得另外在關外施工紮營,則我軍可趁其營壘將成未成之機,以趁其敝!

畢竟清軍全是騎兵,若是尚未紮營,我們主動出擊,他們還能逃跑。要是營地已稍具規模,我們沖殺上前,他們就只能選擇一戰,或是放棄未完的營地。我軍縱殺不得多爾袞多少人馬,若能奪其半成的營地,也能重創清軍士氣,鼓舞我軍士氣!”

劉芳亮這番話,著實聽得李自成都有點被忽悠了。他沒想到這種老粗武將也有略懂謀略的時候,不由暗暗點頭:“此言聽著倒也頗有道理……”

清軍的機動性是很強的,這一點李自成雖未跟清軍交過手,但他也俘虜迫降了那麽多原明朝邊軍將領,從和這些人的溝通中,多少也能了解到清軍的厲害之處。

清軍最強便是騎射和機動拉扯,要是營壘未立,自己追擊求戰未必追得上。可如果把營壘的木樁、帳篷稍稍施工一番,將成未成、防禦工事還沒影的時候,在這節骨眼殺過去,清軍要是再跑,就會損失很多來不及帶走的帳篷,甚至一些車杖牛羊補給,那清軍選擇跑的概率就會降低一大截。

這個先暫時示弱的打法,果有妙用!

但李自成殊不知,這些見識如此高明,自然不是劉芳亮自己想到的,而是大軍在這兒攻關、等待多爾袞期間,劉芳亮跟宋獻策閑聊之際,宋獻策已經潛移默化跟他分析了不少。

事到臨頭,劉芳亮再結合自己的見識兵機,添油加醋二次加工說出來。

宋獻策這麽幹,其實也是不想多樹敵——自從劉宗敏殺害了崇禎以後,宋獻策因為此前一些方略上跟劉宗敏不對付,雙方關系越來越差。宋獻策估計到劉宗敏那麽莽肯定會選擇最激進的打法,而他力勸持重,又不想當出頭鳥,便把劉芳亮頂出去。

劉芳亮謀略不足,原本也沒多少這方面出頭露臉的機會,便甘當了棋子。

李自成又琢磨了一下,覺得可行,這才最後查漏補缺,問起宋獻策:“軍師以為如何?”

宋獻策假裝一碗水端平地公允思索了許久,就好像劉芳亮這些話他也是第一次聽說,並未提前準備,許久後才說:

“劉將軍所言,深得兵法。不如我軍便先暫時守營示弱,讓出道路,以觀清軍動向,誘導其立營,而後趁其營壘不穩出擊!

不過,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我軍雖可示弱觀變,卻不可觀望過久。臣素問自黃台吉以來,清軍一改老奴(奴兒哈赤)當政時多用滿人為兵的傳統,多喜用附逆漢人為炮灰。

如今遇到這等攻堅血戰,多爾袞豈會真的只用滿兵為主廝殺?定然還有漢八旗的人馬打硬仗苦仗,而滿八旗騎兵只負責遊鬥撿漏!

眼下韃子的步軍未到,想來只是從薊門迂回路遠,漢軍旗行軍緩慢。若是再拖延三四日,韃子全軍集齊,這一戰就難打了。所以,縱然觀望示弱,最多也就在一兩日間。”

李自成聽了,愈發覺得有理,就吩咐下去,先相持觀變一日,好好龜縮示弱以驕敵。

而旁邊的劉芳亮,也沒意識到自己被宋獻策利用了,還以為宋軍師最後能補充這幾個要點,完全是宋軍師智謀超卓,臨時又想到了那麽多。

殊不知,宋獻策這是把責任推得一幹二凈了:讓示弱觀望待變的,又不是他宋獻策,相反宋獻策只是勸李自成別觀望太久,以免敵軍合流。

到時候這個策略奏效,那是宋獻策附議拍板有功。

要是真拖沓害得清軍合流了,他宋獻策也已經把風險先提醒到了。是劉芳亮的原始版本底子太差,他宋獻策“在屎山代碼上改BUG,修修補補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

只能說做了多年算命先生的人,說話就是這麽喜歡模棱兩可處處留退路。忽悠人時一愣一愣的,事情不成,也咬不到他責任。

……

清軍在關外離了二十余裏下寨,吳三桂也提供了足夠的物資,多爾袞見李自成那麽慫,也是難得生出更多輕敵之心。

但隨後,僅僅一天之內,情況就發生了巨大的變故——李自成果然按照宋獻策謀劃的那樣,選擇了讓清軍歇息一個白天,然後當晚立營未穩發動了攻擊。

多爾袞的清軍戒備還算嚴密,有大量騎兵分批巡夜,所以被偷襲是不可能的,李自成的夜襲部隊還在半路,就被清軍發現了。

但突如其來的攻擊,也讓多爾袞非常郁悶:時值深夜,吳三桂肯定是不敢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貿然打開山海關關門、出來接應的。

而多爾袞這次來,本就是打定了主意,要利用清軍的騎兵機動優勢,敵進我退,敵疲我打,豈肯在李自成軍勢尚銳時,就由清軍扮演抗傷害的主力、打個兩敗俱傷最後讓吳三桂撿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