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塵埃落定

該來的總得來,雖然因為朱樹人的蝴蝶效應,崇禎死後的大明北方局面,已經被攪合得混亂了不少,各方都被抽血走了相當一部分力量。

但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各自的存在狀態,注定了他們終有那麽一場大決戰。

跟歷史同期相比之下,無非是決戰的經過和態勢會有所變化——從原本一片石那場僅僅一天的短促決戰,變成了一場前後至少會綿延十幾日的半持久戰。

李自成一方的總實力,比歷史同期削弱了一些。兵力本就少了三萬多,還在山海關堅城之下頭破血流消耗多日。

攻城戰的交換比,顯然會比野戰慘重得多。李自成作為攻方,在十天的血戰中,幾乎是五換一的戰損比,吳三桂那邊只死傷了幾千人,李自成這邊卻至少死傷兩三萬了,士氣也為之低落,還有很多原明軍歸降部隊重新陷入不穩。

不過,時間的拉長,也讓歷史上李自成最初的輕敵毛病,得到了彌補——

歷史上的一片石大戰,李自成的投入實在是不足,明明有幾十萬大軍,卻覺得吳三桂不足慮,考慮到後勤補給困難,不肯把全部主力壓上、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現在,跟吳三桂初戰不利後,李自成好歹陸續添兵,讓他在山海關一線的戰力,比歷史同期又增長了至少數成。

當然,這種增兵也不是毫無代價的。如前所述,闖軍的後勤實在是稀爛,往前線增兵一多,難免會超出後勤負荷,出現更多混亂。

一些二線部隊、新拉的壯丁,就免不了饑一頓飽一頓,飯都未必能按時吃上,實在是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山海關前線增兵多了之後,闖軍一旦再遭遇全面性的慘敗,那麽他們後續在河北平原上,也會更加難以站住腳跟,說不定會被清軍或吳三桂愈發“勢如破竹”地反推。

聚集到山海關的這些闖軍,就是那最堅硬的“竹節”,等這些竹節砍掉了,自然“數節之後,迎刃而解”。

最後,這些蝴蝶效應還會帶來一個額外效果:這一次,多爾袞至少不可能出乎李自成意料地實現戰場偷襲了。李自成對於繞路而來的多爾袞,有充分的準備,就算打起來,也是堂堂正正的應對,不會是猝不及防。

……

歷史的車輪滾滾碾過,血腥的山海關攻堅戰,終於拖到了二月初九,多爾袞的清軍前軍五萬騎兵,也終於趕到了戰場。

已經血戰多日不得破關的李自成,不得不提前半天放棄攻堅,轉入迎擊狀態。他手頭還剩下十四萬戰兵,其中嫡系老兵五萬,歸降明軍五萬,還有四萬是炮灰壯丁。

河北、山西、山東的闖軍戰力,從人數來算,至少有六成被抽調到了這一戰場上。

而如果從戰力角度來算,比例只會更高,因為八成以上的老營精銳都在這兒了。

除了十四萬可戰之兵,李自成營中還有一萬傷兵,都是過去十天攻關中損失的,加起來一共剩十五萬人。

他對面則是自西北側翼夾擊而來的五萬多爾袞騎兵,其中滿八旗三萬,蒙古騎兵兩萬。

吳三桂的將近五萬人馬,到了此刻也已經折損了大幾千人,剩下的勉強剛好四萬左右。

九萬打十四萬,這便是最終大決戰打響前的兵力對比。

“多爾袞終究是來了,為今之計,如之奈何,是速戰還是守營等多爾袞來攻?”多爾袞抵達前夕,李自成也是匆忙召集了全部心腹將領和謀士,緊急討論了一番。

被他視為宰相之才的牛金星留在了北京城,所以眼前他能調動的,也就是劉宗敏、劉芳亮和宋獻策。袁宗第也被他留在後方負責防守了。

三人之中,脾氣最莽的劉宗敏,這些日子也是打得頗為憋屈,於是一上來就建議李自成速戰:

“大王,不如我軍先掉頭集中力量打垮多爾袞,也好對龜縮的吳三桂敲山震虎。若是遷延日久,我怕我軍士氣會更加低落,而且糧道容易被多爾袞的騎兵威脅!”

李自成沒有立刻表態,他覺得劉宗敏說的“速戰速決,趁著士氣尚未低落”這一點倒是對的,但“打敗多爾袞就能對吳三桂敲山震虎、震懾住對方”,李自成是完全不信的。

要是多爾袞敗了,只怕吳三桂會更加自大,覺得強敵兩敗俱傷、他愈發好坐收漁利了吧!

另一旁的劉芳亮看大王沉吟不語,也估摸出李自成並不完全贊同,他也就壯著膽子指出了另外幾點風險:

“大王不可魯莽啊!清軍來去如風,我們要求戰,未必能得戰,說不定反而我進敵退、被調度疲憊。

我軍有堅固營壘可守,何不攻守易勢,也好趁機觀察清軍與吳三桂的關系?

比如我軍要是讓出多爾袞進關的道路,吳三桂若是敢開城門放多爾袞進關,多爾袞進關後必然徐徐削奪吳三桂權柄,二賊必然不睦,漸漸生出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