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3頁)

把這些道理想明白之後,鄭成功也徹底知道,眼下這節骨眼,吳三桂本人是注定不會走的了。

他開出的條件,如果換個人來執行,那也確實是苛刻——吳三桂為了這事兒,要的收買友軍的銀子,實在是太多了。

但幸好,國姓爺似乎早有準備,他剛剛通過沈練給鄭成功的信裏,就提了,如果吳三桂的要求可以通過銀子搞定,那就一律答應。

對沈家而言,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其實哪怕沈家不立刻拿出錢來,作為經辦人的鄭成功,也是能提供這個融資周轉的,只要沈家答應事後結算即可。鄭成功同樣是不遜於朱樹人的富可敵國存在。

吳三桂的勾當,偏偏勾結到了如今地球上最有錢的兩個人,只能說是一拍即合。

鄭成功也很有擔當,大包大攬就幫國姓爺大哥,把具體侃價的談判環節完成了。若是換個人,還真沒這樣的底氣——

畢竟要是普通打工仔,得了老板的吩咐,在沒有良好通信請示條件的環境,全權談價,最後談高了幾十上百萬兩,回去還不擔心被老板大卸八塊?

澶淵之盟的時候,曹利用把宋朝歲幣從宋真宗心理價位的一百萬兩砍到三十萬兩(“如事不得已,百萬亦可”),才躲過了寇準的嚴懲,普通人哪擔當得起每年多賠款或者少賠款七十萬兩的外交責任呢。

也就鄭成功自己不差錢,放得開,談多談少都能舉重若輕,換個別人真完不成這事兒。

一番博弈後,吳三桂也沒阻撓鄭成功挖人,只是對挖走的每個人都開了價,

鄭成功和張名振,就挖到了吳三桂麾下嫡系部隊中的參將張國柱一部,外加關寧軍中其他非吳三桂嫡系的數千人南下。然後給足了吳三桂這部分人的銀子、軍糧,暫時交不足的也許諾半月內從南方再緊急籌調。

反正沈家壟斷了黃海海貿三代,沈廷揚在登萊等地也都有屯銀,可以快速調來。而吳三桂也知道對方這種“販賣軍隊人口”的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自然也不怕對方賴賬,最多就只是賒欠一筆交割而已。

等到下一筆交割時,如果對方不把上次的貨款補齊,吳三桂就扣著下一批貨不發好了,這樣他最多也就虧一筆貨的貨款。

考慮到沈家人過去四年的運糧良好信用,吳三桂這點風險當然是願意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