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弑君者劉宗敏(第3/4頁)

崇禎的心態能有這麽大的變化,當然是因為這一世他看到了希望——

大明並不是徹底打不過李自成,在南方,國家的形勢是在好轉中的,只恨這種好轉來得太晚了!還來不及傳到北方而已!

之前沒逃,一是礙於面子,沒有大臣肯背鍋提出這個方案,

二來就是自己對北京的城防過於自信了,覺得能撐住至少幾個月,堅守待援並不算太冒險。

但現在不一樣了,面子問題,在最後生死關頭,是可以靈活松動一下的,大不了就說皇帝禦駕親征迂回反擊!都直接領兵了,還跟那些文武大臣商議個屁!

他在紫禁城內的鐘樓敲鐘也敲過了,試圖召集文武也沒人來護駕,是那些文武先不忠不義的!

至於“過於自信”的毛病,在此刻外城都被破了的情況下,崇禎的過於自信當然也是不藥而愈,徹底認清了現實。

可惜,想突圍,不代表有能力突圍。

最後時刻,崇禎也只是聚集起了幾百號錦衣衛和東廠的人,由王承恩、駱養性帶領,換了衣服,試圖從北門逃出、轉向東邊看看能不能逃到天津衛的海邊,或者是跟自東而來支援的吳三桂會合。

因為還沒打算自殺殉國,他當然也不會殺害發妻周皇後,也不會殺袁貴妃、兩個女兒,以及寡嫂張皇後(天啟帝的皇後),這些女眷都被崇禎安排弄了幾輛樸素但堅固的馬車,讓東廠和禦馬監的宦官駕車,試圖隨著突圍。

連他那三個兒子,他都選擇了狡兔三窟,太子朱慈烺已經十五歲了,也能承受一點舟車勞頓,他就親自帶在身邊,試圖突圍逃跑。

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年紀還小,分別才十一歲和十歲,他就如原本歷史慣性操作、丟到國丈周奎家,讓周奎藏起來。

這樣無論是突圍的那一路出了意外,還是就地藏匿的那一路出了意外,都還能另留一個備胎。

同理,沒被他殺害的那兩個女兒,也被崇禎分別處置,坤興公主年十六,可以跟太子弟弟一起轉移,昭仁公主才六歲,轉移不了,就跟三哥四哥一起藏到外公家(崇禎第二子早夭,活下來的兩個小兒子是排行第三第四)。

崇禎只是讓人額外吩咐了老丈人一句:真要是被發現了,保不住,就把他那個六歲的外孫女殺了,以免受辱。

……

崇禎做好了一切能做的安排,在當天半夜就翻過煤山、從北經積水潭(什刹海)突圍殺出內城。

外城中的巷戰還沒結束,闖軍還在瘋狂劫掠。

大明軍民倒也不是多有抵抗意志,純粹是為了防止被劫殺,不得不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暫時還沒敢放下武器。總要李自成約束好軍紀之後,這些大明官軍才敢徹底放下武器。

這種混亂,讓崇禎能蒙混一時,加上積水潭便是古代大運河最北端的卸貨碼頭所在,由通惠河連通通州、天津來的運河。

所以抵達積水潭後,就可以通過漕船水路突圍。水門很少有亂兵阻擋,一番混亂後,還真被崇禎混出城去了。

然而崇禎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數百人坐船出城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當時流賊來不及阻攔,但通惠河兩岸也都有流賊軍卒,目睹了這一切,立刻上報。

不過半刻鐘,李自成就親自帶著嫡系精銳騎兵,集中全力猛追過來。

崇禎一行先在通惠河上順流逃了一段,見後面塵頭大起,崇禎也知道是被發現了,嫌坐船慢,立刻棄船上岸,把馬匹馬車也都卸載,策馬狂奔。

逃出幾十裏後,終究因為這些錦衣衛和東廠的人武藝不精,速度不快,崇禎本人也不慣騎馬,只能坐馬車,還是在通州城外被李自成的騎兵追上,團團包圍。

“降者不殺!快快放下兵器!”

崇禎當然不肯投降,雙方就爆發了血戰,最後的幾百錦衣衛和宦官,很快被殺死百余人,其余見大勢已去,打著打著就投降了,能為崇禎賣命到這一刻,已經算很給面子了。

“朕乃大明天子!誰敢殺朕!”崇禎滿心不甘,親自揮舞著寶劍站在馬車上,左右揮舞,倒也被他蒙中殺了兩三個賊人。

那些死者並非武藝弱,也是一時不防,沒想到皇帝還能親自作戰,本想活捉他的,結果被崇禎突然發難反殺了。旁邊眾人終究懾於皇帝的威名,又好奇又緊張地死死盯著他,一時不敢上前。

哪怕已經殺官造反了,過了多年刀頭舐血的生活,但皇帝的身份,在古代普通將士眼中,還是非常神聖有神秘感的。

遠處的李自成聽到這兒的動靜,卻是大喜過望:皇帝果然在這兒!

他連忙頂著一只獨眼,造型奇特地打馬上前,左右精銳護衛簇擁:“孤乃大順王李自成!崇禎,你如今服是不服!兩個月前,孤還給你上書,只要你承認我大順永鎮西北、互不相犯,孤便繼續認你為正朔,也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