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千裏救駕(第2/3頁)

蔣若來出京前,他的老上司張國維,也已經知道了崇禎對他的處理意見,知道自己會被貶為浙江巡撫,所以趁著自己還是兵部尚書,用最後一點權力和說話的機會,向崇禎力薦調蔣若來為浙江總兵。

崇禎雖然對這個姓蔣的武將不熟,但對方畢竟剛剛順利完成了兩件危險差事,幫著崇禎送旨意去朱樹人那,還順利請到了朱樹人的援軍、都已經走到半道上了。

所以崇禎也就堅信,這個蔣若來忠誠度肯定是沒問題的,做事勤懇不拖沓。既然他去四川能拉到朱樹人及時出兵,那送這個姓蔣的去當浙江總兵,一定也能有助於張國維盡快拉起江南地區的援軍,以備不虞吧。

基於這種考慮,蔣若來的新任命沒有任何人阻撓,直接就通過了。他給朱樹人送完崇禎最後的旨意後,就要去杭州上任。

朱樹人雖是十二月初四才剛得到最後的旨意,不過他等待這道旨意本來就需要往返十天,所以旨意送達的那一刻,崇禎承諾的允許他集結部隊、等待裝備補充的時間,也都已經過了。

因此,朱樹人僅僅在一天多之後,十二月初六這天一早,就從襄陽再次開拔,帶領超過十萬人的湖廣軍主力北上。

這裏必須提一句:十萬人的主力部隊調動,並不會影響到如今的湖廣和四川防務。因為朱樹人的軍力,跟一年多前沒有入川時,早已今非昔比。

他入川之前,就有十四萬湖廣軍,包括一些防守部隊,後來消化了一部分陳縣大戰中的俘虜,和此前湖廣地區張獻忠軍俘虜慢慢改造,又加了一萬多戰兵,補充完戰損後,約有十五六萬人。

入川之後,雖然征戰也有折損,但補充更多,本部人馬始終能保持在十五萬左右,但秦良玉的兩三萬人、方國安的一萬多人,還有王光昌兄弟、譚文兄弟等後世“夔東十三家”裏的四川本地武裝近兩萬人。

四川戰役結束後,朱樹人等於是直接把大明的相當一部分家底逐漸邀買人心變成自己的了,

他還很仗義地逐步給秦良玉方國安譚文他們升級一定數量的裝備,把二線淘汰下來的東西遞補收買人心,順便也提升這些部隊的戰鬥力。

改造完之後,等於是六萬大明川軍也成了半嫡系,這些人都加上,朱樹人的主力已經膨脹到了二十一二萬人。

調到漢中的曹變蛟部,有一萬多人,加上漢中本地原有駐防官軍,加起來也有兩萬,算上這些後,朱樹人的作戰部隊人數已經達到了二十四萬。這還是刨除了那些只能守本地城池的臨時武裝、民壯,二十四萬人都是能機動作戰往外調動的部隊。

而他最後一塊兵力補充,則來自於徹底剿滅張獻忠後,李定國、劉文秀的投降,這些人被改造數月後,攏共也有三四萬人可以充軍,大約一小半是從軍很多年的老營,剩下三分之二至少也是從軍兩三年以上,有戰鬥力的。

至於張獻忠入川後新抓的炮灰,朱樹人幾乎沒用,八成都放歸務農了,這些人被抓時只當了幾個月兵,臨時守衛地方還行,拉出去遠征完全是浪費糧食浪費人命。

另外,孫可望那邊也還有兩萬人,此番朱樹人開出優厚條件後,孫可望已經抓緊時機,書面回復願意歸順接受改編。但實際上還沒來得及實施,只是要求孫可望不許再流竄、就地堅守等待朝廷騰出手來接收。

所以,不算孫可望,朱樹人都能拉起二十八萬人了,算上孫可望,可以整整拉起三十萬大軍。

全據四川和漢中後,朱樹人的兵力,比他當初只有湖廣一省時,直接又翻了一倍。從十四萬漲到三十萬,朱樹人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有如此龐大的勢力,短時間內立刻糾集起十幾萬人救援崇禎,也就不足為奇了。

……

第一批援軍就有十幾萬人,這真要是趕到了北京,那崇禎還真就活了。

但朱樹人自有辦法,讓自己光偉正的形象保持到最後一刻。

十二月初六從襄陽開拔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和拖延,就是行軍路線和糧道——朱樹人一開始故意假裝沒有提前做安排,默認“南陽的左良玉會維護道路、提供行糧”。

結果部隊從襄陽過了漢水,經過樊城、新野之後,去找左良玉要糧的使者,才帶回了左良玉扯皮的搪塞。

左良玉當然是拼命叫苦,說自己實在籌不出糧食供應國姓爺的大軍,但他有心忠於大明、只要陛下需要,他也願意勤王,各種扯皮。

而左良玉之所以這麽幹,一方面是這一年半多以來,他割據自立慣了。二來他當然比朱樹人更怕崇禎活著、甚至將來群賊被平定後,會找他算賬。

崇禎的脾氣剛愎自用,眼裏揉不得沙子,那是天下共知的。對崇禎忠誠不絕對的人,就會被視為絕對不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