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3/3頁)

至於火藥,也會一次性運足十萬斤以上,至於鉛彈,除了外運之外,還可以考慮在當地自制,守城用的,也未必需要精密的鉛彈,什麽碎石鐵渣都是能塞的。

有了如此重火器,再憑借秦嶺之險,三千人絕對能守住了。寶雞縣也會多給一批火器,把守兵人數壓縮到五千人。”

曹變蛟一開始想求穩,聽總督大人說火器管夠,他也就不阻止了。

雖然老式一點的火器開火頻率慢,還笨重低效,但站在城墻上是無所謂的。精良的新式武器,當然要給野戰部隊優先使用了。

另一方面,也是朱樹人麾下各軍,都要講究個先來後到,朱樹人本人可以因為曹變蛟是一代名將、史書上赫赫大名,就給他優待。但朱樹人麾下其他將領,難免會有想法,覺得跟隨總督多年,還不如新來的受重視。

為了一碗水端平,最好的做法還是先讓曹變蛟拿著老式火器打打防守戰,等他的部隊跟了朱樹人之後,也立了功,經受住了考驗,朱樹人再給他提高待遇,換裝裝備,被人也就不會說什麽了。

真實世界駕馭人心統治下屬,可不是打《三國志》策略遊戲——自己原本的軍師智力95,新招降到一個智力98的武將,立刻就能把原來的軍師撤了換上這個98智的當軍師。

更不能說把大驃車衛等將軍號空著,就等抓到呂布關羽趙雲招降後,就直接給他們升大驃車衛、然後給老部下發個幾百兩黃金就把忠誠度補回去。

現實世界敢這麽幹的統治者,早就特麽被屬下造反殺了。

搞定了兵力部署、節約軍糧的事兒後,朱樹人就轉向陳君寵:“陳知府,不知這漢中一府,如今民生如何,稅糧可能供給這兩萬士卒的軍糧?

若是不夠,能不能分派一些士卒,閑時屯田?只要種田之余,每年抽出兩個月訓練,應該也不至於戰力下降太明顯。就是不知漢中田地可夠。”

陳君寵連忙回答:“前些年漢中倒是民怨沸騰,還反復被流賊蹂躪。如今卻早已地廣人稀,反復戰亂中,人口十死七八,富戶讀書人幾乎都被殺盡。

崇禎十三年後,才勉強開始恢復生產。不過稅還是不怎麽收得上來,百姓此前太苦了,剛緩了兩年,今年如果足額征稅的話,也才是恢復生產後的第三年而已。

如果曹軍門能分出人手,自行軍屯,下官一定能清丈出足額的田土撥給耕種,不過收成就難以保證了,本地的水利也是一直年久失修,此前被戰亂破壞太重。

下官上任後,兩年內拼命勸導百姓重修水利,不可如陜人流民那般竭澤而漁亂墾,但起色還不大。”

朱樹人聽了這番話,倒是對陳君寵生出幾分知遇之感。這年頭懂得勸百姓興修水利,做長久計的,都算是有見識的好官了。

他在武昌時,也是一直督促百姓要興修水利,決不能搞破壞式開墾,對於那些從陜西流竄來的、流賊投降後務農的,但凡有把那些劣幣驅逐良幣的劣習帶到湖廣的,還會嚴懲——

當然,朱樹人從來不是只懲罰刁民,他也一碗水端平懲罰劣紳。對於破壞永佃權,不把保護得力的良田永久給固定佃戶租種、想要換地漲租子的地主,朱樹人一樣屠刀霍霍。

在朱樹人治下,租佃權利從來只有一條鐵律:誰把田保護得好,誰就有權永久種這塊地,不能漲地租,也不能以漲地租為借口,逼對方換一塊田種。

如果旺鋪老板幹得好房東就漲租金或者換店面,誰還特麽好好幹!

朱樹人跟陳君寵略微交流了幾句,立刻就表態:“這點可以放心,本官自會支持你的。本官在湖廣時,就不顧大明律,對換地漲租的把戲打擊甚嚴。

另外,既然漢中地廣人稀,又暫時缺乏灌溉,可以多推廣種植本官新帶來的玉米。此物產量遠高於種麥尚在其次,關鍵是省水。

只要種麥四成的灌溉水量,就可以養活玉米了。按說冬種麥、春末種玉米,一年兩季輪換是最好的。

但夏末秋初也不是不能種,無非頂掉一季冬小麥,而且寒冬之前必須收割,比春末的玉米損失幾成產量。既然漢中水利敗壞,先頂一陣也好。我這次隨軍就帶來了幾萬石玉米、土豆,可以作為種子。”

陳君寵聽後,也是嘖嘖稱奇:“沒想到總督大人還對農桑如此精通,下官實在佩服,下官這就去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