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3頁)

朱樹人也不介意,有什麽吃什麽,也不嗜酒,言談舉止之間,便讓這些新下屬又高看了他一眼。

都聽說總督大人家幾代都是蘇州首富,這樣頂級紈絝公子出身,倒也能吃苦,實在是難得。

一邊吃喝,朱樹人順便問起漢中周邊的防務部署、軍備力度、民生稅賦情況。

曹變蛟便率先稟報了軍備部分的情況,只見他用短刀一邊切割著野豬肉,一邊訴說:

“這漢中府原有衛所駐軍編額四千人,隔壁鞏昌府、岷州衛也各有三千員額。不過末將到了之後,嚴核實查,空餉缺額起碼有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也多是隨便拉來充數的。

這漢中周邊,最近三四年倒是沒怎麽打仗,但當初可是被反復兵災洗略的。六年前高迎祥便是從鄖陽入漢中,最後想突圍離開漢中時,在子午谷兵敗被擒。記得當年那一戰,末將也跟著孫總督一起參與過,沒想到如今孫總督都已經……唉。

高迎祥死後幾年,鄖陽一直戰亂不斷,也就常常跟著張獻忠、羅汝才等,分出偏師入漢中洗略。朝廷兵馬打散了又拉新丁,根本無戰力可言。

崇禎十二年後,張獻忠降而復反,此後諸賊才漸漸轉戰去了別的富庶之地,最近兩年,這兒總算太平些,但想募出精兵,是不太可能了。

如今本地守軍,主要靠末將從太原帶來的一萬老兵,另外就是鳳翔府的五千精兵——鳳翔府的守兵,原先該當是孫總督部下,

但孫總督在西安殉國後,也並未全軍覆沒,殘余鳳翔兵逃回寶雞、郿縣、大散關一帶,依托漢中支持勉強還能固守,末將為了穩定人心,也不及請示,事急從權撥給了他們一些糧草。”

朱樹人聽了,心裏大概也有數了,曹變蛟這一路勢力的存在,至少可以給他提供一萬五千人的精兵,外加數千強拉到地方衛所的壯丁,滿打滿算,就是兩萬人,

將來很長時間內,都要依靠這支部隊,來確保朱樹人地盤的西側北線不受侵擾,阻斷關中賊情向漢中蔓延。

曹變蛟帶出來的太原兵,戰鬥力那絕對是可以的。

雖然前年冬天松錦大戰那次,沖殺黃台吉旗陣時,很多骨幹精銳都戰死了。

如今這一萬人有相當一部分在山海關駐防時都只是二線部隊,還有些是曹變蛟回到山西後重新募兵的。但不管怎麽說,哪怕這一萬人裏,有三四千是跟著曹變蛟沖殺過黃台吉旗陣的精銳,就已經足夠了。

如今漢中地區的防務,最大的短板還是民政,是軍糧的供給。

如果只是守住漢中盆地,情況還稍好一些。但要保住將來回到關中的橋頭堡,保住秦嶺以北鳳翔府的寶雞等幾個縣,糧食消耗就會打得多了。

哪怕毫無地理常識的人,只要想想當初諸葛亮北伐時,從漢中起運四石軍糧,路上要吃掉三石,才能有一石抵達陳倉道口,就知道古代翻越秦嶺的運輸條件有多艱險了。

明朝比漢末又過了一千四百多年,交通條件和科技當然有很大提升,但朱樹人估摸了一下,運一石糧食到寶雞縣,漢中這邊至少還要耗費掉二石五鬥以上,路況差天氣差的季節,依然能達到三石。

朱樹人想了想,便立刻拿了兩個主意:“既然曹將軍如今還能確保寶雞、大散關等處,這些將來反攻關中的橋頭堡,也不容有失,必須穩穩拿住,以待關中有變。

這穿越陳倉古道守住秦嶺北端,最大的麻煩還是運糧,所以我們要爭取用盡量少的兵力,來確保寶雞縣和大散關的防務——曹將軍,如今這兩處駐軍各有多少人?”

曹變蛟想都不用想,脫口而出:“孫總督留下的鳳翔軍殘部五千人,幾乎都留在寶雞縣了,末將還額外助兵兩千,分了一個心腹守備,幫著守城。

大散關處,末將以本部兵馬五千,並一半的漢中府衛所兵駐守。整個漢中兩萬人馬,倒有一萬五千人左右部署在這兩個最緊要的所在。

其余南鄭城內,只有三千兵馬駐守,另有三千精銳,則分別占據褒斜道口太白山、子午谷口等各地,外加與鄖陽毗鄰的漢水谷口。

褒斜道、子午谷都比陳倉道大路更為險峻,還都是棧道,所以不需要太多兵力就能守住,尤其子午谷口,數百人守關,便足以萬夫莫開。”

朱樹人想了想,其他各處要道的防守兵力確實不能再減了,漢中盆地看起來人口不多,但占地著實廣大,山區太多,要守住的口子也比較多比較分散。

所以要節約人數,最關鍵還是把寶雞縣和大散關的駐軍減少,這樣今明兩年就能少往北方運軍糧了。

於是他盤算了一下,建議道:“既如此,把大散關的駐軍減少一半,爭取三千人守住關口。本官會把軍中的老式火銃都撥給守關將士,湊足至少兩千杆,再配上幾百杆鳥銃、魯密銃,一百杆斑鳩銃,二十門新式佛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