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4頁)

……

北京離合肥,顯然比北京離四川要近得多。

所以短短七八天之後,七月初三,身在合肥的潞王朱常淓,就先收到了崇禎的聖旨。

朱常淓最近每天宅在臨時王府裏,不是撫琴就是研讀佛經,鑒賞銅器、香料,或者跟妃嬪妾侍胡亂搞些娛樂活動。

自從三個多月前,唯一的女兒朱毓嬋被送去四川跟朱樹人成婚後,朱常淓一開始有些不習慣,每天總覺得失去了什麽,甚至還有點後悔——

倒不是後悔選錯了女婿,而是後悔女兒要遠嫁吃苦。要是女婿能一直留在武昌就近當官,女兒也能留在武昌,那就方便多了,大不了王府全家也搬去武昌。但四川實在是太險遠了,只能指望女婿早點打完仗,盡快回來。

半個月前,他從女兒派來送家書的宦官處得知,女婿倒是打了大勝仗,殺了張獻忠,當時朱常淓頗為振奮。

倒不是為女婿又要升官晉爵歡喜——他家都是親王了,女婿是伯爵還是侯爵甚至公爵,其實都沒差太多。他只是覺得女兒總算可以不用留在殘破的四川,可以回湖廣總督的正式任所常住了。

當時,朱常淓聽說朱樹人為了祭奠楊嗣昌,親自去了一趟常德,拿了張獻忠的一百片腌肉,祭奠常德全府被屠百姓。朱常淓就以為女婿祭奠完便會回武昌。

於是他也吩咐自己的妃嬪,準備收拾行裝,考慮後續移去武昌居住。反正他的藩地已經淪陷了,合肥跟武昌都沒差,武昌也不是什麽敏感的地方,皇帝侄兒跟他關系也不錯,應該不至於阻撓他跟女兒女婿同住。

但是,潞王府這邊還沒收拾完,幾天後又得知朱樹人去常德祭奠完、僅僅在湖廣稍微逗留了幾天、處理了一些擠壓的需要高層拍板的重要政務,然後一溜煙又回重慶了。

這著實讓朱常淓很是郁悶,這不虛晃一槍嘛!後來聽說是四川戰事未竟,孫可望還帶著張獻忠相當一部分殘部,轉戰騷擾,不可輕視,反正消息都是朱樹人放出來的,都是盡量把孫可望的威脅繼續往大裏吹。

這天,朱常淓正在撫琴,貼身宦官忽然沖進來報信:“殿下,陛下有旨,傳旨使者已經到合肥了,老奴幫您收拾收拾準備接旨吧。”

朱常淓一驚:“旨意?給孤的?孤一介閑人,能有什麽旨意是給孤的?”

他忽然有些不好的預感,作為閑人廢人的藩王,最不願意的就是接到皇帝旨意,巴不得一輩子皇帝都別來找他。畢竟他們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常淓忐忑地收拾好,天使也已經抵達了臨時王府,朱常淓恭恭敬敬出去迎接。

來的宦官卻是滿面堆笑,走流程宣讀了旨意,然後把卷軸遞給朱常淓,陪著笑臉道賀:“恭喜殿下獲此殊榮,能被陛下特旨選中,代天謁陵。尋常若非陛下親祭,或是宗正令代表宗室祭祀,尋常藩王豈能輕入鳳陽祭祖。

這都是殿下仁孝著於宗室,當有此榮。我大明雖早有設宗正令、左右宗正之職,然萬歷以來,宗室人丁單薄。最近幾年,更是有秦楚周諸王或遇害,或絕嗣,宗正各職多有出缺。陛下這次,也是破例額外加恩,殿下可要好好表現。”

朱常淓聽完前因後果,這才松了口氣,同時也是覺得頗為榮耀,連忙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幹。

不就是代表崇禎去鳳陽祖墳掃墓,哭一下祖宗麽,這活兒絕對幹得好,到時候一定把潞王府上最名貴的香料、祭器都拿去,請祖宗享用。

這裏必須說句題外話:明朝跟清朝,都是有宗正府/宗人府之類的機構的,無非清朝的時候每代皇帝都會另選宗室擔任,而明朝很多宗正系統的職務,是朱元璋的時候就定死了。

比如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封他二兒子秦王朱樉當宗正令,秦王這一脈就永遠保留了這個榮譽頭銜。雖然後來跟皇帝之間血緣隔的代數遠了之後,新秦王實際上是不管事的,宗室事務具體工作,都有其他低級官員代行他們的權力處理。

同理,早在朱元璋時,晉王,燕王,周王,楚王也都有左右宗正的頭銜。其中燕王一脈隨著朱棣篡位,都當了皇帝了,自然也不需要頭銜。這些職位兩百多年也沒人去動,只是些象征性的意義,具體做事就另封低級官員。

但到了崇禎時,情況卻復雜了起來,因為兩百多年未有之大變局出現了,終於有流賊開始把那些幾百年沒人動的、掛著宗正頭銜的老牌藩王,給徹底殺絕種了。

去年從開封逃出來的周王,已經病故,好歹還留了個孫子,而秦王府全府上下,已經被李自成殺光了,其他還有幾個開國王也是這樣的情況,就騰出了很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