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3/4頁)

內閣首輔周延儒還想挽救陳新甲,立陳陳新甲當尚書期間,並沒有大規模的喪師失地罪過,罪不當誅。但挽救無效,刑部尚書徐石麒也站在崇禎那邊,最後陳、謝都被殺了。

崇禎原本還以為,殺了陳新甲最多就是朝中人事工作震動一下,但他很快就發現,問題沒那麽簡單。

僅僅半個月後,崇禎就在別的領域,為他濫殺大臣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原本因為議和而暫停進攻的黃台吉,得知陳新甲被殺,意識到大明內部肯定人心離散、人人自危,於是瘋狂加緊了進攻。

黃台吉進攻,當然不是來給陳新甲報仇的,只是為了給自己撈好處。而他拿到官面上說的進攻理由,自然也是“崇禎背信棄義,原本暗中通過陳新甲和我說他想議和,沒想到居然只是拖延時間欺詐我大清”。

黃台吉得了這個懲戒欺詐者的借口,八旗內部也就沒了反對的聲音,上下一心都跟著他開幹。

原本平時只是為了殺人搶劫時,清軍的戰鬥力都足夠恐怖了,如今還得了借口,自然攻勢更加迅猛。

而崇禎也因為殺陳新甲的舉動,讓武將和知兵文官普遍心寒了,換取的只是籠絡到了一群嘴炮禦史言官的擁戴。

可黃台吉的刀子砍過來時,這些禦史言官又不能幫崇禎抗敵。

黃台吉的清軍再次從薊門破口而入時,崇禎飛速下詔各鎮進京勤王,但別說山海關的吳三桂拖拖拉拉說遼東告急,來得很慢。

就連近在密雲的唐通、開平(唐山)的白廣恩,都壓根兒沒搭理崇禎,只說自己的防區也被韃子侵擾甚烈,已經陷入激戰,無力抽身。崇禎也拿他們完全沒辦法。

最後居然還是曹變蛟被調走後、剛剛接替曹變蛟當太原總兵職務的周遇吉,還算有點忠義,不遠數百裏,從代州東出平刑關,進入河北平原勤王。

但周遇吉來的時候黃台吉都在京城周邊殺掠了一大圈,殺害擄走數十萬人口,準備收兵了,周遇吉寡不敵眾,被清軍的殿後部隊返身沖殺一陣,折損嚴重,只能從平刑關退回山西。

而周遇吉勤王損失慘重,又連帶著激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山西的明軍變得無比空虛。曹變蛟走了,周遇吉還重創,李自成的一支偏師,在山西南部立刻得到了發展,不但把太原以南的汾水流域幾乎占領。

更重要的是,山西地區今年再也不可能抽出兵力,去入陜給孫傳庭助戰了。河南地區去年又徹底被破壞,開封被淹了那麽久,春荒時沒糧食百姓都靠轉運南逃才能活,更不可能從河南抽新兵給孫傳庭當援軍。

流賊一方,得知黃台吉又屠掠了一次北京周邊,李自成以下人人振奮不已,氣勢如虹,上下一合計,都覺得應該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趁著黃台吉給他們打配合,立刻對孫傳庭發起總攻!

要是大明從這次黃台吉入寇的損失中緩過勁來,再想對付孫傳庭,可就不僅僅是面對這麽幾萬人了!

孫傳庭麾下的老兵人數,最多只有兩萬,去年孫傳庭上任後已經拼命擴軍了,但新拉來的壯丁,實在是素質不行,

陜西這地方,到了崇禎十六年,早已徹底不適宜人類居住,在陜西拉出來的兵,戰鬥力差還在其次,關鍵是士氣和忠誠度實在太爛。孫傳庭又發不出軍餉,連飯也不能讓新兵吃飽。

黃台吉入關屠掠是四月份的事兒,五月初六,李自成就從河南、陜西向陜西發動了進攻。

歷史在這裏稍稍發生了一些改變,原本歷史上孫傳庭應該是主動出潼關去進攻李自成的,這次卻變成了孫傳庭稍有自知之明的在西安附近防守、李自成從黃河蒲坂津渡河進入關中求戰。

但孫傳庭畢竟知道自己糧餉不足,打不起持久戰,李自成渡黃河時,他想著半渡而擊賭一把,所以沒有死守西安城池,想反推到黃河岸邊,在蒲坂津把剛上岸的流賊打下黃河淹死。

於是,雙方最終還是爆發了一場極為慘烈的野戰。

孫傳庭不愧是知兵之人,他半渡而擊的機會,倒也不算抓得太差,抵達蒲坂津的時候,李自成的部隊確實還沒全軍都渡過黃河。

但李自成的部隊韌性極強,被趕下黃河淹死的恐懼所激勵,暴發出了背水一戰的勇氣,著實扛了一陣。

對面的孫傳庭軍,一開始上上下下都聽了孫傳庭的鼓舞,說敵軍被半渡而擊,必然很快潰敗,所以那些半餓著肚子的明軍新兵才勉強一戰,只是想著打個順風仗能得點賞賜吃頓飽飯。

看到流賊死戰不退,戰鬥持續了半天後,明軍那些餓肚子新兵率先鬧了起來,戰線也就直接崩潰了。

孫傳庭親自督戰,左支右拙,卻沒擋住他剛募集半年的新軍崩潰反水,跟著流賊一起沖殺他本陣。孫傳庭最終也不敵死於亂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