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2/4頁)

反正孫可望目前已經不再禍害漢人占領區了,無論是在大涼山的彝人聚居區找活路,還是從會川衛(攀枝花)南渡金沙江去跟雲貴土司改土歸流,都是朱樹人可以接受的。

臨走的時候,朱樹人當然也帶上了剛剛用石灰和鹽腌漬好的張獻忠首級,甚至還帶上了那條張獻忠自己嚼下來後腌漬過的斷舌,外加一千四百六十片腌肉,一起先送回重慶。

成都這邊,朱樹人只給留了一百片肉,另外給成都屠城的死難者一起立了個紀念冢,把這些肉在紀念冢前焚化祭奠。

這個時空張獻忠屠過的城裏,最慘的要屬重慶了,幾乎被殺空了,所以到時候會多留六十片。其他常德、長沙、衡州也都會留肉百片,最後剩下個整數一千片,跟人頭一起送往北京。

朱樹人抵達重慶後,只是稍作盤桓,眾人都以為他會安分下來,但他卻表示要先回一趟湖廣,親自送這支送人頭回京的信使一程。

原來,朱樹人是要沿著長江到夷陵,然後去常德,親自紀念了一下歸葬老家的已故閣老楊嗣昌,在其墓前奠酒三杯,告訴他張獻忠已經伏誅,還帶來張獻忠肉百片,常德府被殺的十幾二十萬人可以安息了。

歷史上張獻忠屠常德是在楊嗣昌死後,因為他最恨楊嗣昌,一定要把常德全府所有姓楊的以及和姓楊的有親友關系沾邊的都殺光。這一世因為朱樹人的蝴蝶效應,楊嗣昌多活了一年多,臨死前還聽說自己老家被張獻忠報復屠了,最後加速憂憤而亡。

朱樹人如今當然不需要再給已故之人面子,但世人都知道他入仕之初,是楊閣老提攜的。

現在帶著一百片腌肉來祭奠,告訴閣老可以安息,外人看了,絕對會覺得國姓爺是個恩怨分明、知恩圖報的人,跟著他混的部曲幕僚才會愈發覺得這樣的領導可靠。

還真別說,他到常德府這番作秀,著實感動了不少人,內部凝聚力一時愈發鞏固。

朱樹人本人的奔波,到了常德之後也就為止了,其他地方並不用他親自跑,可以靜下來處理一段時間的種田政務。

而他派出的使者,自然要繼續東進北上,一路也不著急,前後從出川算起,足足走了二十多天,才抵達京城。

到北京那天,已經是六月中旬了。

而朱樹人在四川埋頭剿賊、給張獻忠最後一擊、平定地方重新恢復生產秩序的這三個多月裏,外面的世界,也再次發生了可以算是天翻地覆的大變化。

……

給朱樹人升官傳旨的宦官,是四月初抵達四川的。但按從京城出發的日子算,卻是早在三月中旬就啟程了。

所以崇禎此前給朱樹人的一切旨意,也都是以截止到三月中旬的天下大勢為準的。

朱樹人並不知道,就在崇禎的傳旨使者離京後不到十天,第一個大變故就發生了。算算日子,當時崇禎的使者還在合肥給朱樹人和潞王府賜婚呢,應該就是沈廷揚去合肥擺酒送禮那幾天。

而這個變故,就是負責與黃台吉秘密議和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終究還是因為反復拉扯、密信往還過於頻繁,最後終於行事不密,由陳新甲屬下的某個幕僚,把議和的消息泄露出去,為京城的眾多禦史言官所知。

這種消息一傳出去,當然是立刻就炸了鍋,無數禦史言官當天就想搶著彈劾陳新甲——這可是大功一件!彈劾晚了這個人頭就被其他同僚搶了!

一開始,陳新甲倒也沒到必死無疑的地步,然而他身邊一個跟他站在同一戰線的朋友,緊要關頭卻又幫了一把倒忙,把這事情火上澆油了。

那位友人名叫謝升,也是內閣大學士之一。禦史言官一派的劉宗周、黃道周要彈劾時,他去攔了一下,私下裏對劉黃等人說“你們別多事,陳新甲跟韃子議和這事兒,陛下也是默許的,你們別鬧大了讓陛下也丟臉”。

但言官們一聽這話,頓時更加群情激奮了:原本還以為是陳新甲私自叛國通敵,現在竟然是皇帝也答應向韃子服軟不成?我大明天子守國門,豈有皇帝認慫承認割地的道理!

於是一群人擺出一副“文死諫”的樣子,直接沖進皇宮,請崇禎不能做這種辱沒祖宗的事情。崇禎一看這架勢,哪裏還肯承認確實是他授意陳新甲議和的,連忙表示他什麽都不知道。

這下好了,陳新甲不但叛國通敵、賣國求榮,還加上了一條誣陷君父,雖然這個誣陷的具體行為是謝升幹的。

具體經過倒是跟歷史同期略有不同,蝴蝶效應之下,最後的結果就是陳新甲和謝升二人,被一起問斬!

(注:歷史上謝升做和事佬的行為案發得更早一些,躲過了風口,所以沒死只是罷官。崇禎死後四個月他降了清,降清後又過了五個月就衰老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