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各懷鬼胎(第2/3頁)

(注:此為史實,張獻忠初入川後的屠戮,孫可望和李定國都有過微詞。當然也不排除是因為他們最後跟南明和解了,認了永歷為正朔,所以《明史》給他們留面子說好話)

當然,這種裂痕,是張獻忠和他的三大義子都有的,並不唯獨針對孫可望。但隨後一個多月裏,張獻忠軍內部,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一時暗流湧動,人心惶惶。

張獻忠軍此前在重慶屠城時,說是“二十余萬為之一空”,但實際操作上,也並不是把所有人都殺了的,主要是殺男人,老人,還有男童。

對於那些年輕少女,任何時代的屠城,其實都不會全殺,因為人都是有獸性的,張獻忠麾下的幾萬老營兵跟著輾轉多年,基本上都是光棍,曾經有過老婆孩子的,在多年輾轉中也都失散了。

如今過了那麽久苦日子,好不容易進了天府之國,見到女人哪裏舍得全殺?當然就被略為士卒妾侍,隨軍帶著了。

但是,也因為張獻忠軍入川後幾場大屠殺,這些年輕女人很多都是家人被屠戮一空的,對張獻忠也就懷上了刻骨仇恨。

跟隨普通士卒一兩個月後,這些女人有些也認命了,而那些當兵的,也開始意志松動,有些日久生情,也不再當奴婢看待,是真心想讓這些女人生兒育女,好好過日子。

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官軍進入了重慶,開始反攻,消息傳來,軍中這些娶了巴蜀女子的老營士兵,也開始內部不穩起來。

有很多女眷都開始吹枕邊風,私下裏傳說秦良玉秦總兵得了外兵增援,不日定能光復,而這些女子跟張獻忠有全家被殺之仇,怎會不趁機鼓動男人另尋出路、別跟屠夫一條道走到黑?

偏偏孫可望的部隊,此前因為勸諫張獻忠別屠殺的力度最高,所以他軍中將士私下裏接收四川女人的比例也最高。

張獻忠察覺到軍心不穩後,連忙下了一條嚴令:嚴禁入川將士娶本地女子為妻,違令者軍法從事!(這條命令也是史實)

最多只是允許追認現有的既成事實,把這些搶來的女人當奴婢發泄淩辱,但絕對不許娶妻生育。

這條命令被暫時嚴格推行了下去,但人心的浮動肯定是免不了的。那些再苦逼地區流竄了十幾年的積年老賊,發現可以在天府之地有相對入眼的美女安分過日子,誰還願意被禁止娶妻?

反而是四川本地新歸附的壯丁,不受這條禁令的限制,他們本來就是本地人,娶本地女也是天經地義的。如此一來,不患寡而患不均,陜、豫老營的人心浮動就越來越明顯了。

歷史上張獻忠入川後,怨恨“川人多反我”,從而越來越仰仗屠殺,最後失了人心,多半也有這層原因吧。

他可能做夢也沒想到,到了一個美女比較多的地區,反而靠著這種鈍刀子瓦解人心,把他多年心跟刀子一樣冷的部隊給FH了。

在這一系列的騷操作之下,孫可望的恐懼越來越明顯,他深切感受到了朱樹人大軍壓境後,張獻忠部的前途實在難蔔。

可他畢竟又是張獻忠相對最信任的義子了,直接投敵也說不過去,這才想到了折衷以求自保的辦法。獨領一軍請命去堵截南線的官軍水路軍。

張獻忠考慮到他確實能分薄官軍的軍勢,減輕成都這邊的壓力,加上劉文秀李定國更加不可用,也就同意了這個計劃。

與此同時,張獻忠也算是被孫可望的建議所啟發,舉一反三,不但往南線派出了孫可望,還望北線的綿竹、江油一帶派出了劉文秀。

不過劉文秀帶走的兵力並不多,張獻忠要的只是劉文秀守好成都往北撤往劍門關、進入金牛道的退路,這樣成都實在要失守的話,還能帶領少量嫡系隱姓埋名逃亡多條路。

張獻忠自己則帶著馮雙禮、李定國固守成都,並且以一部分兵力暫時前出到簡陽,成掎角之勢。

想著如果官軍勢大,野戰難敵,只能籠城死守,那就把簡陽的部隊收回來,如果野戰有希望,那就在簡陽直接與官軍決一死戰。

……

孫可望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在樂山與張煌言相持的。

相持之初,他也琢磨過好幾種應對與推演——最開始,孫可望還異想天開,想過萬一張煌言這路人馬戰力不濟,或者是先行攻城後受挫損失慘重,自己可以嘗試反擊反推,一路從樂山反攻到宜賓!

如果能打到宜賓,當然是最好了,因為那兒是岷江和金沙江匯流的交通樞紐,不但能進一步掐斷官軍補給線,讓官軍不敢冒進。還能在己方出現不測時,直接沿著金沙江逆流而上,逃去雲南。

孫可望也算了解過川滇交界的地理情況了,知道金沙江一直到老君灘之前,都是可以順利通航的。抵達老君灘後,以張獻忠軍那殘破的戰船水平,估計得棄船改走陸路,走陸路由烏蒙府(昭通)入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