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論功行賞(第2/3頁)

軍功第一的黃得功,也是從崇禎九年開始就當總兵了,已經在總兵位置上幹了六年。

本來總兵也已經是正常武官最高的,沒法升賞了,這次崇禎給他額外加了討逆將軍號——明朝後期加將軍號,主要是從古代的平賊蕩寇、討逆破虜之類雜號將軍當中選取。

平賊將軍前幾年已經給了左良玉,後來左良玉尾大不掉避戰獲罪,又被拿掉了。但也導致平賊將軍這個名號有點臭了,自然不會再另給別人,別人也會嫌棄不吉利。

就算將來要重復利用,也得等過些年頭,甚至等到左良玉卸任或者過世,用時間來撫平一切,才不至於不吉利。

而蕩寇克虜,分別被劉國能、沈樹人占了,所以給黃得功留下的基本沒得選,就剩討逆將軍號了。

黃得功加了將軍號,其他張名振這些也都有軍功,但他們也都是總兵了,軍功又沒那麽卓著,所以升無可升,就只是賞賜金銀財物。

至於那些還沒到總兵的,倒是普遍可以挑選表現突出的那幾個,再挪一挪。比如朱文禎的參將,就可以挪到副將,其他幾個張名振手下的水師營守備、都司,也都能再升。

只不過大部分參將以下的,也沒必要在朝會上聖旨處置,回頭陳新甲私下在兵部處理就行了。

處理完全部武將的升遷後,還有一些涉及文官的。

沈樹人麾下的方以智、閻應元等,搞後勤備戰,也都有點功勞,但不如上陣殺敵的那麽顯著。

方以智已經是武昌知府,暫時就沒有挪,閻應元級別還很低,只是一府推官,回頭周延儒吏部那邊處理一下,可以也想辦法先挪到同知。

知府級別以上文官有升遷的,僅有沈樹人的表哥張煌言——但他不是因為跟李自成的戰事,而是因為同期在荊州府、夷陵一帶防範張獻忠余孽,

並且在孫可望全師撤往川中時,張煌言敏銳地咬住了孫可望部一些貪戀財物、行動拖沓的殿後部隊,稍稍殲敵了兩千多人,光復了秭歸、巫縣等地,打通了與秦良玉防區的通道,加起來也算是拿回了一個府的地盤。

這些地方窮歸窮,沒幾個縣,可面積還是很大的,從湘西張家界到江北的神農架,整個長江三峽險峻窮地方,光看地圖的話收復了好大一塊,雖然大部分是無人區和野人區。

於是,周延儒就提前擬了,把張煌言從荊州知府,改為成都知府,並加四川兵備道僉事銜。

這個任命,一來是張煌言自己爭氣,表現值得此賞。

二來也是為了沈樹人麾下的軍事力量,未來能直接借調去四川平叛追擊張獻忠。畢竟把兵力借給自己的表哥,沈樹人也沒那麽吝嗇。

四川如今有相當一部分地方肯定已經淪陷,張煌言看似升官不少,權力卻還需要自己打回來,把自己的轄區收復平定,朝廷只是給個名分,也不出錢糧不出兵,算是無本生意。

荊州知府換成成都知府,這個嚴格來說不算升官,只有加兵備道僉事才是升官。可哪怕同樣是知府,所知的府档次高低,還是有很明顯實權差距的。

荊州府在明末,已經不算湖廣地區最富庶稠密的府了,遠不如武昌知府方以智的地盤,甚至比襄陽府還略差,只能跟長沙府並列,勉強是湖廣並列前三的樣子。

成都府的富庶和經濟價值,顯然高得多,那兒自古都是蜀地最繁華的膏腴之地,天府之國,只要不被張獻忠長期破壞,盡快搞定,經濟潛力也能很快恢復。

張煌言的任命之後,就輪到重新商定四川巡撫人選的問題了。

而周延儒也毫不意外地舉薦了方孔炤,走完流程一切通過。這個問題反而是這天朝會上,爭議最小的,哪怕逢人就噴的劉宗周黃道周都不噴了。

方孔炤原本就是無辜的,也有資歷了,在京待職。人家五十三歲的老頭兒了,還有幾年好幹,做督撫的年限也久,完全應該的。

……

十一月二十一這天的朝會結束後,相關旨意立刻明發。沈樹人和潞王府的賜婚,當天並沒有提及。

這是皇親國戚的私事,也沒必要拿到朝會上討論,皇帝自己就能定。打一個時間差的話,對沈樹人的面子也更有利,因為不會被人聯想“原來今日賜國姓是為了掩飾沈樹人形同入贅”。

風頭過去了,沈樹人就不用背負“贅婿”的嚼舌根謠言了。人家是因軍功先賜的國姓,後來才因另外的原因被賜婚,一碼事歸一碼事,別瞎聯想。

旨意並不需要走六百裏加急,反正方孔炤一家也要跟著旨意一起去上任。旨意先到湖廣,而方孔炤等人沒到的話,也沒法上任。

所以就日行兩三百裏,花了七八天時間,在十一月底緊趕慢趕送到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