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3頁)

如此官軍夜裏也看不清我軍調動多寡,說不定天亮後西南兩側沒有大炮,被我軍一鼓作氣沖上去也未可知!”

李自成都親自開口幫宋獻策堵漏了,自然不會再有武將質疑。

而田見秀則因為宋獻策支持的是他最初提出的建議,也對宋獻策投來了感激的目光。

宋獻策很享受這種被大將感激的狀態,內心也微微飄然,思緒開闊之下,靈機一動又想出一些補充策略,便得意地拍馬屁道:

“大王真是用兵如神,竟能那麽快想出如此細膩的戰術,查漏補缺,高屋建瓴,屬下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受大王謀略啟發,屬下又想到一個細節,在準備更多攻城武器、籌劃新一波攻城期間,咱可以每晚讓更多部隊持火把繞城巡邏,

咱也別擺出要四面圍攻的樣子,只要假裝是為了防止官軍棄城突圍、不放跑一個狗官,如果官軍還有斥候敢出城,被我軍抓獲的話,也可以把這個目的不小心泄露給對方,再找機會讓對方偷跑回城。

如此一來,幾天之內官軍必然麻痹,以為我們巡邏真只是為了隔絕內外。到了總攻前夜再有人馬調動時,卻可以少打火把,盡量摸黑前行部署。而官軍已經習慣了城外四面每夜有人巡夜,必不會注意到人數多少之變,總攻時才有足夠的突然性。”

“妙計,這點就按宋軍師說的辦!”李自成聞言,也是深以為然,宋獻策這種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小聰明、揣摩人心,一貫還是很有水平的。

闖軍上下總算是吸取了教訓,揭過初戰不利的陰霾,開始全心全意籌備下一次的攻城。

……

因為第一天的慘敗,闖軍攻城器械損失非常慘重,很多木質的雲梯、壕車不是被砸爛、燒毀,就是被遺棄。

所以距離下一次再能發動全面進攻,至少有三四天的緩沖期。

官軍也就能趁機緩口氣,調整防務部署、查漏補缺補強弱點。

大勝而歸的當天晚上,沈樹人就在縣衙內略備薄酒,為黃得功等諸將慶功。

沈樹人也是絲毫沒有文官的架子,喝完酒嘴直接往袖子上抹,還跟武將一起行吆五喝六的粗鄙酒令,

壓根兒不像其他兩榜進士出身的文官那般,哪怕肯跟武將一起喝酒慶功,也都是很斯文的。就算喝到要行酒令,變態點的甚至會分曹射覆;哪怕入鄉隨俗肯玩武的,至少也要拿箭矢投個壺。

哪像沈樹人,跟武將行酒令,直接就拇戰劃拳,怎麽粗鄙怎麽來,黃得功等將領當然是大呼過癮,也愈發把沈樹人當成了自己人、老哥們兒型的上司。

原先他跟史可法混的時候,史可法已經算好了,也只會投壺。

這其中的差距,就好比跟薛寶釵喝酒和跟史湘雲喝酒一樣大。

而黃得功是嗜酒如命之人,對他而言,誰肯跟他一起痛快喝酒,那就是當鐵哥們兒的一個重要條件,

如果不肯陪他喝酒的上司,他最多就是尊敬對方,但很難推心置腹跟你有過命的交情。

黃得功的嗜酒,在當時非常著名,軍中也是都知道的——早在二十年前的天啟初年,黃得功還是一個十二歲小孩的時候,他在遼東老家,就因為喝酒鬧出過一起大轟動。

當時他父親早死,母親一個人釀酒賣酒維持生計。但黃得功十歲就嗜酒,十二歲時有一次趁母親出門、偷偷把母親借本錢釀的一批酒全喝了。

母親回來後看見酒全沒了,不但掙不到錢,怕是連高利貸本錢都還不清,急得大哭。黃得功卻是酒壯瘋人膽,直接跟母親說不就是十幾兩銀子麽,聽說熊經略(熊廷弼,天啟五年之前為遼東經略)開出賞格,殺一個韃子人頭就賞二十兩,咱混進官軍殺幾個韃子就全還清了。

然後才十二歲的黃得功,還真就趁著一次戰鬥之前,自帶幹糧和一把長刃柴刀,混進了熊廷弼軍中,跟著官軍一起沖殺,殺了兩個建奴騎兵,拿人頭換了賞銀,還清了母親的借債,還留下一筆本錢繼續釀酒賣。

從此二十年來,再也沒人管過黃得功酗酒。幾次窮困到沒錢買酒時,他就沖去殺韃子拿人頭換賞金買酒,莽得不行,一缺錢就殺韃子,這才落下了“黃闖子”的名頭。

此時此刻,黃得功已經酒醉到說話毫無顧忌了,也沒了禮數,就跟沈樹人扣肩搭背,吐槽道:

“大人!你是個爽快人!咱沒見過幾個文官跟你這般豪爽。多虧你還知兵,竟連把佛郎機橫著擺、專門側著轟城墻根的主意都想得到!

今日殺賊,實在是痛快!咱十二歲開始殺敵,殺了二十年,打的仗不是我軍敗了、非戰之罪,要不就是敵人很快跑了,從沒這般敵人明明敵不過你、卻還死纏爛打不肯跑,讓我一直能殺個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