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3頁)

左良玉不得不刪改,可手下人文采又太垃圾,這就讓宋獻策看出了脫節刪節、文風不統一。實在是水平相差太大了。

但問題是,崇禎十五年秋,天下能找出幾個文采能跟顧炎武相提並論的文豪?就算有,以左良玉這種藩鎮的名聲,怎麽可能吸引得到這種級別的文人,留下破綻也就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這點小動作,原本問題說大也不大,可架不住李自成也是個多疑之人,琢磨了一會兒之後,他還是覺得不能完全信任左良玉,便憤怒拍板道:

“果然不能輕信左賊!這廝騙我各自撤去裕州、葉縣的兵馬,怕不是想配合沈樹人偷襲吧?就憑他跟沈樹人書信往來、刪改欺瞞,就該讓他付出點代價!

傳我將令,把原本打算調去郾城的最後兩波人馬,移防到葉縣!左良玉這邊,也不可不防!”

宋獻策覺得有點分散兵力,忍不住委婉勸道:“會不會過於謹慎了?縱然左賊有私心,可葉縣在我軍之手,桐柏山險隘不是左良玉能輕易翻越的,此前這點兵力已經夠守住了。

而且葉縣地勢險要,人口稀少,無水路可通大船,糧草轉運困難,不像郾城直接靠著討虜渠和汝水。在葉縣駐紮兵力多、駐紮久了,就算靠吃人解決軍糧,都沒那麽多當地百姓可吃。”

李自成一擡手,示意宋獻策住口:“小心無大錯!再說了,這樣也好趁機看看左良玉真心。孤就算增兵葉縣,也會偷偷地去。甚至可以讓左良玉再讓那個郝效忠監督。

咱就玩戲文裏董卓李世民那招,而且反過來玩,‘夜裏偷偷帶兵進城,白天大張旗鼓出城’,告訴左良玉咱把葉縣的兵力大半撤走了。

要是左良玉也信守諾言,把對面裕州的兵力撤去大半,咱就相安無事。要是有個風吹草動,或者真的葉縣駐軍軍糧不濟,對面又有機可乘,咱就撕毀盟約,偷襲南陽就糧於左良玉!

孤可是聽說,南陽原本是楊嗣昌出擊的根據,還是有一些存糧的,河南周邊都被戰亂禍害得沒糧食了,劫了左良玉老巢的余糧,也能貼補一二。”

宋獻策聽大王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背棄盟約誓言如喝水放屁一般輕松,他當然也不好再勸。

……

這事兒終究因為李自成的多疑,撕開了一道裂痕。

此後幾日,李自成也如約多分了四五萬兵力去葉縣,而葉縣那邊原本該抽調來郾城的人馬,也因此完全沒有抽調。

一來一回,此消彼長之下,李自成的三十八萬大軍,原計劃該在郾城周邊駐紮二十萬,葉縣最多三五萬,開封周邊留十萬,剩下少量零星的四處散布劫掠補充糧草。

現在卻變成了在郾城駐紮不足十五萬,葉縣那邊也達到了七八萬,還有更多的預備隊留在沿途後方,可以隱蔽起來隨時機動增援,具體一時難以贅述。

一言以蔽之,沈樹人僅僅靠一封信、再加上讓李自成的心腹看到顧炎武的存在,就把李自成給調動了,也讓李自成部署到郾城正面的兵力,抽調削弱了至少三成,去提防並不存在的威脅。

而左良玉也被沈樹人調動了,他原本明明不想為沈樹人分攤壓力的。可是跟李自成拉扯出裂痕、並且讓李自成知道了“南陽城裏有楊嗣昌死前為剿賊大軍囤積下的相當一批存糧”後,左良玉也不得不自保,

他其實也在裕州玩“假裝沒在前線留很多兵力,但實際上只是偏偏李自成的查驗使者,玩白天公然撤軍夜裏偷偷再回來”的把戲,雙方都只能被猜疑鏈僵著。

而三方的戰略目標,也在這一番拉扯中,越發的明確了——

流賊就在等沈樹人強攻郾城,或者如果沈樹人敢繞過郾城直接去開封,就斷沈樹人糧道。

而沈樹人卻可以利用“流賊移動到郾城後,因為兵力集中,越發難把大部分人馬撒出去殺人搶劫找糧食,難以持久”,等李自成露出破綻,或者不得不分兵,到時候沈樹人再動手。

這裏面的關鍵,就成了各種各樣的心理戰,

比如沈樹人要如何讓李自成相信“我比你更能耗,我糧食比你多,我也不怕崇禎逼我決戰”,

而李自成又要如何讓沈樹人相信“我不相信你比我更能耗,我不相信你能頂住豬領導崇禎的逼迫出戰”。

這種心理戰當然是不能急的,所以兩軍在郾城、上蔡之間相持後,最初四五天,沈樹人什麽都沒幹,只是做好情報偵查工作,雙方也爆發了一些小規模的沖突,都是斥候戰。

而這種小規模的斥候戰,往往也都是官軍取勝——因為小規模騎兵對抗,官軍的裝備優勢太明顯了。

朱文禎麾下的精銳騎兵,在全員轉輪噴子手槍的加持下,絕對可以把數倍的敵軍斥候轟殺成渣。相比之下,流賊那邊的人數規模優勢,在斥候戰中卻根本無從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