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綱舉目張(第3/3頁)

現在我們秋糧剛剛收割,闖賊離得最近的兩三個府卻幾乎顆粒無收,也就劉宗敏李過七月份的時候剽掠懷慶、衛輝搶到了一些還沒吃完的夏糧。

再拖下去,只要入冬時,李自成還沒攻破開封城,到時候怕是要自相殺食,從軍中的老弱開始吃,或者至少是吃裹挾到的婦孺,闖軍士氣也必然低落。”

劉國能和黃得功聽得很安靜,被沈樹人這麽一分析,他們也愈發有底了,對於為沈樹人效命的決心和信心,也更加充分,

知道這是一個拿將士們性命當命看的好領導,而不是那些只把傷亡當數字、沒概念的文官。

不過事情肯定沒那麽簡單,黃得功打了這麽多年仗,也知道後勤的重要性,立刻指出一點常識:

“我軍雖然秋收後有糧食,可開封城內的守軍撐得住那麽久麽?他們會不會斷糧?按常識,每個城池的存糧,一般也都是吃到秋收之後,最多略有余量。如今已是秋收時節,開封城內沒有新糧補充,肯定也會很快耗竭吧?”

沈樹人贊許地點點頭:“當然,這些雙方都會想到。一場攻城戰,最初的一兩個月,可能是在死磕猛攻。一旦兩個月都強攻不下來,剩下的時間攻城一方肯定已經士氣低落,很難再靠硬仗堆人命速勝破城。

李自成圍開封,從四月到九月,這已經擺明了沒有速勝的把握,我估計從七月開始,他就已經在打‘等城內人斷糧餓死、兵無戰心’的主意了,希望用圍困等來轉機。

所以七月時才有讓劉宗敏李過分兵攻打懷慶衛輝的舉動,也因此導致陛下誤以為孫傳庭和楊閣老有趁機將闖軍各個擊破的機會——只可惜終究是誤判了。

為今之計,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確保我們的糧道,能推進到離開封盡可能近的地方,並且在前沿結硬寨、多屯糧。再設法分兵打開圍城營寨的一個方向,爭取把一批糧食和補給彈藥送進城內。

只要能打通糧道,讓闖軍意識到他們攻勢減弱後、指望斷糧圍城的那幾個月白圍了,闖軍的士氣自然也就瓦解了。”

黃得功聽了,眉頭一皺,卻覺得這位沈撫台有點理想主義了:“不尋求跟闖軍決戰,卻要實現給開封城運糧?這該如何施為?”

沈樹人:“目前還不知道,但我們可以先把前幾步做起來,先步步為營,創造讓敵人先犯錯的機會。

同時,還要設法造勢,分散闖賊的兵力,確保我們推進時,正面之敵始終不會太多,至少不用同時面對闖軍全部兵力——這一步,我倒是已經有些想法了,但目前還不能說,諸位且看結果便是。

最多三五日,慢則六七日,你們就可以看到郾城的闖軍會分兵,到時候我們的壓力就更小了,想繼續推進也會容易的多。”

沈樹人知道劉國能的部隊裏,也有個別跟流賊已然保持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存在。在他徹底整頓好部隊之前,有些事情還是自己心腹知道就好。

畢竟那些文鬥的欺騙使詐反間,也不需要武將們過問,有文職參謀經手就夠了。

劉國能黃得功也沒有異議,並不覺得沈撫台這是在提防他們,很樂意就接受了這個設定,決定跟著沈樹人觀察幾天。

動腦子的事情,還是沈撫台解決吧,他們只負責撫台下令後,動刀子的部分。至少目前看來,沈撫台的思路和總體方針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