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2/3頁)

沈樹人說罷,最後瞥了一眼對方送來的黃金珠寶,大致問了一下價值,然後吩咐:“既然是給你的,你就放心收下。我這人從來不差餓兵,用計用得好,有額外收益,用計者自然可以分潤好處。

這三十萬兩,你們倆留下十萬兩的珠寶,每人五萬。剩下十萬兩,給兩營中各級軍官作為犒賞,也可由他們自己支配,添置裝備。最後十萬兩,分賜給普通士卒——

不過本官有言在先,給軍官犒賞也好,賜給士卒也好,都要以本官的名義,而且要臨戰再發,以免提前泄密。”

沈樹人也知道,已經到了別人手裏的銀子,如果再全部收回來,那絕對是會引起部隊怨恨的。

因為這些錢存在的心理賬戶已經變化了,每個人都是有損失厭惡的,對於揣進兜裏再往外掏的錢,會非常肉疼,還不如一開始就沒得到。

所以,該發還是要發,該追認還是要追認,只不過要讓他們領沈樹人的情,知道這些銀子是因為沈樹人的命令才給的,而不是藺養成或者張獻忠給的。

部隊要效忠,也要效忠他沈樹人,不能效忠下面的部將,

當然也不用效忠崇禎。

藺養成得令後,也是大喜,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立刻一切照辦。

……

此後一個白天、一個黑夜,果然過得很安靜。

張獻忠也確實多疑,那晚那點珠寶投石問路後,第二天還要確認城西的官軍構成、以及官軍的總兵力。

雖然確認的方式未必盡如沈樹人預料,但總而言之最後就是實打實得出了“官軍確實兵力分散,後勤斷頓,眼下正是空虛之時”的結論。

至於王尚禮那邊遲遲沒有派信使回來、當面跟他匯報衡山衛的戰況,雖然讓張獻忠有過幾絲不安,但他最後也傾向於相信“肯定是王尚禮已經派了人,但斥候怕死,看到城西也有官軍營地圍城了,所以不敢滲透過來”。

畢竟,藺養成只是跟他秘密聯絡約定了“互不侵犯”,王尚禮那邊還是不知道的,這不奇怪。

所以最後,張獻忠還和白文選等將領,以及李定國商量了一下,拿出了出城決戰偷營的方案。

七月十六當天,也是衡山衛那邊戰鬥結束後第三天,淩晨時分,張獻忠終於提前鼓舞了部隊,半夜造飯,四更用飯,五更出擊。

為了戰鬥順利,和確保突然性,他還玩了點小花招——張獻忠沒打算給藺養成那三百萬或者五百萬兩買路錢,也不相信藺養成肯無償為他保密,

他這次出城,也不是奔著逃命的目的的,而是想跟沈樹人決戰,至少趁著沈樹人彈藥補給斷档的機會,重創沈樹人的主力!

所以,張獻忠的真實目標,是攻打衡州圍城營地的西北角,確切地說,是北側營地的西段,想把那一部分的明軍率先擊破,如果明軍其余各部來援,也可以打成添油戰術。

但是,正常攻打北側營地的話,應該是開衡州城的北門出兵,可張獻忠這次卻偏偏不,反而選擇了開西門。

他這麽做,也是擔心北門的明軍夜裏警戒更仔細,哪怕隔著幾裏地,這邊如果開城門、大軍漸漸湧出,會被明軍提前發現,從而做好準備。

畢竟城門就那麽點尺寸,每時每刻最多通過十排八排的士兵,幾萬人要出城,那肯定地走一刻鐘才能過完,就失去突然性了。

相比之下,西門外的藺養成,既然做好了“收銀子放人”的打算,應該不至於提前一驚一乍,所以張獻忠就先讓主力出城、在西門外重新列好陣,然後再沿著西城墻往西北角掩殺過去,轉撲明軍北營。

當張獻忠選擇這條路線時,他內部的部將都還有些不理解的。比如李定國就勸他:“父王,我軍在城中還有四萬多人,將近五萬,相當多的士卒並不精銳,若是將來往西南方向、沿著湘江大路突圍,他們還能趕得上行軍速度。

若是往西北而行,雖然前往黔中道入蜀的距離更近,可是沿途要翻山越嶺的地形也更多,怕是會有更多部下掉隊。”

然而張獻忠並不理會這種勸諫,因為他已經做好了湖廣新附軍掉隊的心理準備了。

在他看來,這些在湖廣新募的軍隊,能在攻打官軍北營的過程中,跟沈樹人的主力盡量同歸於盡、兌掉官軍更多人命戰鬥力,就已經回本了。

他們存在的價值,就是消耗官軍,讓官軍在後續想追他嫡系老營主力的時候更加乏力!

所以他完全無視了李定國的勸說,堅持這樣出兵。

七月十六,淩晨五更,張獻忠軍除了一萬左右留守城池的後備力量,其余大約四萬人,統統都出了城,在藺養成營地對面數裏之外,列陣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