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內部清算(第3/3頁)

朱棣幾次遠征越南地區,就是因為夏天酷暑加熱帶雨林,士卒病死了多少。元朝初年,蒙古人也征服不了越南,也是天氣加熱帶病的問題,中原人只有冬天那幾個月,才能在南方熱帶雨林活下來。

張獻忠雖然還不算老,大約在三十五到四十歲之間,但他也怕自己一病不起。李定國二十幾歲,年輕力壯肯定更能扛疾病。

既然已經把話挑明,張獻忠肯定也不能繼續對李定國委以重任。雖然還不至於問罪,可明著褫奪權力是必須的,否則就是養虎遺患了。

只聽張獻忠冷著臉吩咐:“馮雙禮!”

馮雙禮:“末將在!”

張獻忠:“把李定國調到你營中聽用!給他個都尉就行了,讓他戴罪立功!”

馮雙禮:“大王,二將軍他……”

張獻忠:“你敢抗命?!”

馮雙禮立刻咽了口唾沫,收了聲:“末將遵命!”

張獻忠這才吩咐:“全軍南下衡州,然後伺機轉向西行,另外,派信使通知老三,讓他擇機退兵,跟望兒會合,到時候自行隨機應變,爭取與咱配合,由黔中道秘密入川——

讓他們口風嚴一點,千萬別提前跟將士們說明最終目的。只說咱是躲回施州衛、永順宣慰司,跟那些部落土司廝殺,尋地躲避沈樹人。

還有,從榮王府、吉王府得到的財物,也把細軟全部挑出來,在湖廣不要再募集新兵了,反正走黔中道帶不了太多人,招來也是白費,沒必要在湖廣邀買人心了。”

張獻忠這人對於治下百姓,那也是典型的兩張臉,非常實用主義。歷史上他在崇禎十六年打下武昌後,一度據說對百姓非常好,在湖北爭取不殺一人,還開科取士、設置六部官員,一副要改朝換代的樣子了。

但是這種“不嗜殺戮”,擺出“仁政”的姿態,也僅限於他想在這塊地方長期發展下去時。

如果注定知道自己拿不住了,張獻忠是一點仁慈都不會浪費在那些已經無利用價值的人身上的,該殺就殺,該搶劫就搶劫。

李定國再一旁聽了,終於理解自己為什麽會被父王這樣邊緣化。

他想的,還是有朝一日要殺回湖廣,而張獻忠心中,湖廣的一切都已經是一顆棄子了。

剛才自己還勸父王把榮王府吉王府搶來的金銀珠寶都拿去擴軍練兵,光這一條,在路線錯誤的情況下,就已經注定讓他失去信任了。

在湖廣發的每一塊金銀,在張獻忠眼裏,都已經是浪費了。一個勸他浪費的人,怎麽可能依然被重用?肯定會被認為,這是在邀買人心,而且是為李定國自己邀買人心。

李定國心灰意冷,但他最後還是要解釋兩句:“父王!您對孩兒的一切兵權調整,孩兒絕無怨言!戰敗於沈樹人之手,損兵兩萬,便是被降為士卒,也是該的。

但孩兒必須說清楚,四弟之死跟孩兒毫無關系!當初勸父王進軍湖廣,也絕無其他目的!只是真心覺得沈樹人兵力北調、有可乘之機!此番勸父王滯留羅霄山以觀時變,更是毫無異心!天日可鑒!”

張獻忠冷哼一聲,表示他又沒拿李定國怎麽樣,他至少還能在馮雙禮麾下繼續打仗呢!有什麽好解釋的!

至於對外的說法,當然是說李定國因為兵敗、拋棄隊友,所以被降職。

這些齷齪事兒,沒必要讓外人知道。

李定國如果守口如瓶,不提內幕,那就還能混下去。要是敢在外面亂嚼舌頭,那張獻忠就真得對他下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