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內部清算(第2/3頁)

長沙之地確實無險可守,沈樹人也來得洶湧,可如果我們暫退到衡山以南的山區,有險可守,托住時間,然後廣散錢財募兵練兵、徐徐圖之,未必不能擊退沈樹人。

至於三弟那邊的兵馬,父王其實可以讓三弟暫時退兵,與大哥回合,到時候我軍分為兩部,大哥在西,父王您帶著我等在南,都有山險可守,

沈樹人也不可能帶著武昌兵常年攻打衡山,如若他後方空虛,到時候大哥三弟自然能四處出擊,令其首尾不能相顧。

如此則我軍之困自解,又能回到去年據險而守、在山區蟄伏的狀態,還比去年多出一塊地盤,可以在川東、湘南遙相呼應。”

張獻忠聞言,一開始還不動聲色,只是誘敵深入般鼓勵李定國再說詳細些:

“哦?是麽,那你倒是說說,這衡山以南,有何險可守?難道就讓我軍直接守衡州城?衡山諸谷,就能攔住沈樹人?難道要一路退到兩廣的五嶺一帶?”

李定國被問得有些不自在,但依然沒有往最壞的方向想,他還以為張獻忠只是嫌跑得太遠、以後難以跟孫可望、劉文秀聯絡呼應。

於是他仔細動腦子思索了很久,想出一個比直接南遁湘粵邊界五嶺地區更好的選項:

“父王所慮甚是,五嶺煙瘴之地確實不適合我等北人,而且如今正值六月末盛夏時節,若是去兩廣交界山林之中,怕是軍中水土不服多生疫病。

既如此,咱過了衡山之後,可以略向東轉,進入羅霄山南段。那裏位於湖廣、江西與兩廣交界,也有數府易守難攻之地可以騰挪。

孩兒雖不讀書,卻也聽過《三國演義》,漢末長沙區星為孫堅驅逐後,其余部便進入羅霄山,孫堅也不能制約。沈樹人再擅追擊,難道還能強過孫堅這樣的豪傑?

而且去羅霄山,好處在於地接三省,到時候沈樹人就算被任命為湖廣巡撫、甚至湖廣總督,也難以越權追殺。這不比入川後缺乏騰挪要好得多?

楊嗣昌雖能總督六省、統籌圍剿,但兩廣、江西原本並無兵災,他在當地也缺乏統籌,倉促間難以阻止起圍堵。

加之楊嗣昌病篤衰老,父王派出的細作此前不是回報,說他只剩一口氣了麽?去年咱殺襄王貴王時沒能弄死楊嗣昌。這次又殺了榮王吉王,而且還是陷城而殺,並非偷襲刺殺。

就算崇禎還想遮掩,怕是臉面上也過不去!到時候楊嗣昌一死,說不定方孔炤也會遭到嚴懲,沈樹人自顧不暇,也就無人統籌跨數省的戰事,我軍就又得到喘息擴軍之機了!”

李定國提到的這個“羅霄山南段”,其實就是後世的井崗山了,只不過明末還沒有專屬地名,這個地名是後來清朝才有的。

羅霄山南部最早的原住民記錄,就是東漢末年,區星被長沙太守孫堅殺了之後,其余部逃進山去的,再往前那兒只是無人區,或者說只有化外野人。

不得不說,李定國在軍事地理上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張獻忠要是真聽他的話上了羅霄山,沈樹人還真不一定追殺得上。

然而,張獻忠終於徹底攤牌了,只聽他認真聽完李定國的陳述,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呵,古人說知子莫若父,咱卻是看不懂你了——你也知道如今是盛夏、北人鉆南方酷暑之地的山林,會多生瘟疫!居然還攛掇我軍非要去湖廣、兩廣邊界而非入川!

是不是巴不得老子重病不起,你大哥三弟又不在身邊,這大軍就能歸你統帥了!到時候咱的基業,就被你一分為二,留在川東的歸望兒,其余都歸了你吧!

你還好意思口口聲聲為三軍將士著想!你這麽舍不得丟棄新附軍,巴陵撤軍時怎麽把潘世榮一萬多人馬都丟給了沈樹人!全軍誰都有臉說這話,唯獨你沒臉!賣新附軍的時候你賣得最狠!”

這番話,總算是徹底把張獻忠這幾個月來,連續積攢的對李定國的三重不滿和不信任,以及最近幾天發生的近況、加上今天這番話的試探,徹底爆發了出來。

李定國去年跟艾能奇一起出擊、艾能奇死了。今年又勸他盡快出擊湖廣南部空虛地區,結果中了招損兵折將。

最後還在巴陵丟下那麽多新附軍、此刻卻來勸張獻忠別放棄新附軍。

最後還勸張獻忠一個陜西人,農歷六月最熱的時候,去鉆華南山區熱帶叢林!這不是擺明了嫌父王太健康,死得不夠快麽!

幾重懷疑不滿疊加到一起,讓張獻忠徹底撕破臉了。

這番顧慮,現代人或許很難理解,那是因為現代醫療條件好,陜西人去廣東打工,也不會覺得是鬼門關上走一遭。

但對於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北方人去兩廣,那真是非常兇險的,尤其是夏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