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3頁)

他也絲毫沒覺得沈大人有畏葸不前的意思,確實只是出於兵法持重、為了確保打勝仗。

劉國能心中羞愧,對著沈樹人一抱拳,誠懇承認:“大人思慮周全,倒是末將魯莽了。此番如何救援河南,末將依然全聽大人點撥!”

兩人最後喝了三杯,這場慶祝升官、討論出兵的酒席也就散了。兩人心照不宣,算是達成了更高層級的默契。

……

沈樹人原本打算打完賀一龍升完官就回去種田、接收消化戰果,順便再把出戰前就欠下的女人正式收一下。

被姍姍來遲的李自成圍洛陽事件一攪合,少不了又得耽誤個把月時間。而這個把月裏,內政也只好交給後方文官按部就班推進。

而他的女人們,也只能在後方繼續等著。

六月下旬的最後幾天,沈樹人和劉國能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計策,逐步把汝寧府剩下幾個縣城穩紮穩打一點點收復過去。

主要是收復汝寧府位於淮河以南的那些縣,而淮北方面花的精力和資源就要小得多——沈樹人很清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己在汝寧府的北部是不可能站穩腳跟的。

淮河是華夏的南北分界線,明朝的汝寧府穿淮而過,淮北部分相當於後世的駐馬店,淮南部分才是信陽,等於是後世兩個地級市拼在一起形成的府。

淮北多平原,沈樹人如果種田舉動大一點,很容易遭到朝廷忌憚,也容易被四面圍攻。所以暫時只縮在淮南,既有淮河阻隔,又背靠大別山區,當土皇帝就很適合。

另一方面,為了不給朝廷留把柄,沈樹人的文書往還工作也做得很到位。他和劉國能收復汝寧府的淮南各縣時,一邊就提前行文給開封府的官員,質詢他們給隨時可能抵達的援軍的軍糧籌措工作。

河南今年都已赤地千裏了,開封府的官員哪拿得出軍糧?

當然是在書信裏各種哀求寬限,說北方遭災嚴重,外兵來援本該供應軍糧,但現在也只能請求南方富庶地區的援軍自帶軍糧。

開封知府回信的語氣,簡直比《一九四二》裏李培基懇求蔣鼎文寬限軍糧的話還要賣慘。

但沈樹人顯然比蔣鼎文要“寬仁”得多,一聽說河南百姓那麽苦,拿不出軍糧,他也沒逼急了,

只是說“自籌軍糧可以,但因此導致需要更多的時間打通糧道、確保自己的後路不被賀一龍死後散布在各縣的殘黨騷擾”。

若是因此導致增援洛陽遲誤,責任自然在開封知府高名衡、洛陽參政王胤昌、河南巡撫李仙鳳頭上。

另外,如果經開封府救援洛陽會擾民、後勤不便,確實需要從南方運糧的,那沈樹人的援軍也未必要走東線由開封經汜水關到洛陽。完全可以走南線,先退兵回漢水沿岸、走南陽盆地,由魯陽攻打南線賊軍,攻破包圍圈後再支援洛陽。

這個建議,河南那邊的地方官也沒能反對。

說到底,沈樹人只是要一些書面證據而已。而且他要防止自己孤軍深入、被李自成羅汝才馬守應包圍。

另一邊,楊嗣昌其實早在十幾天前、皇帝新旨意都還沒下的時候,就已經火急火燎到各處尋找其他援軍了。他給左良玉也下了死命令,要求左良玉北上。

左良玉也慢吞吞開始動身,但始終覺得“我鎮守的是湖廣,居然調我去河南,千裏遠征,恐怕有變”,反正比後世袁世凱部馮國璋出武昌都慢,簡直龜速,就想讓其他友軍打頭陣先跟李自成消耗。

一番拉扯之後,拖到七月初,一個變故陡然發生,讓沈樹人、劉國能也好,左良玉也好,都不用再救援洛陽了。

洛陽城內的百姓,在被攻城數次、圍困大半個月之後,忽然有一天,因為流賊煽動窮人,說福王府有家財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兩,卻只給守城將士、民壯吃糠咽菜,不肯拿出家財賞賜。

軍心忽然在一天之內瓦解,一部分部隊帶頭開了城門,領著李自成的部隊沖進城內,遇到福王府的人就殺。

福王一家在城破時連忙試圖組織突圍逃跑,但福王本人因為體重三百余斤,過於肥胖,行動不便又太顯眼,還是在出城時被認了出來,被綁回城中,送到李自成面前。

李自成當眾烹殺肢解了福王,把福王的家產掠奪一空,分出一部分賞賜將士和投誠從賊官軍,一時聲勢大振。

福王死訊傳來時,官軍各路援軍當中,態度最好、作戰姿態最賣力的就是沈樹人、劉國能了。

他們當時正在南陽府和河南府交界的魯陽一帶,跟流賊一方負責打阻擊的馬守應部“激戰”,據說還打了幾場小勝仗,稍微殲滅了幾千流賊二三線部隊。

魯陽這地方,位於伏牛山區的一處重要礙口,歷來從南方北伐救援洛陽,基本上都要走這條路。三國的時候孫堅北伐洛陽討董,就是在這兒和華雄、呂布等賊軍激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