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泰鬥(第2/2頁)

流賊是一種從頭到尾不用考慮如何防止內亂、防止奪權、一切以提升軍事戰力為要,沒空顧及長遠的存在?這觀點到有點意思,確實,前宋和我大明,都要掣肘武臣,內部制衡,流賊卻朝不保夕,哪用在乎長遠安定?眼下怎麽最能打,就先挺過去再說。”

“歷朝歷代,陳勝、黃巢都不是軍事上打不過秦、唐,而是軍事上再能打,內部分裂自相圖害後,陳勝為武臣所害,黃巢為朱溫所害……

如此看來,朕如今倒是該想想,誰是李自成張獻忠手下的武臣、朱溫了。去年沈樹人殿試策問時,建議朕懷柔遠人、勾引李張二賊屬下殺主歸降,甚至連他們的義子都能勸誘,怕是當時就已經想明白這一點了吧……”

“嗯?!原來在沈卿眼裏,這李自成、張獻忠竟比陳勝、黃巢更為危險?只因李張二賊不但可以擁有歷朝歷代流賊的優勢,還能擁有歷朝歷代邪祟歪道,如太平、白蓮的優勢?

只因為李張二賊一個天閹一個受傷殘疾,都是斷子絕孫之輩,所以他們的義子、部將擁戴他們如同邪祟僧道擁護教主一般、不肯輕易背叛?

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自己背叛了,李張二賊的其他義子、部將也不會背叛,反而會樂見其叛、殺了他向李張表忠、將來也能減少一個繼承李張家業的競爭對手?

因為部將人人都知道闖王不能傳子,這才由一般貧賤出身諸賊互相圖害奪業,改為爭相為這番大業‘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爭取到闖王麾下功勞第一,將來等闖王老死自然能和平接承其家業?!”

看到這兒時,崇禎簡直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但仔細一想,沈愛卿說的句句都是至理名言,雖聞所未聞,卻著實挑不出毛病來。

原來如此!原來竟是如此!

難怪我大明對付流賊,那麽艱難,比秦對付陳勝、唐對付黃巢還難得多!

原來根子在於李自成張獻忠一個是傷閹、一個是天閹,害得流賊內部凝聚力遠高於其他歷朝歷代不斷子絕孫的流賊!

有那麽一瞬間,崇禎腦中甚至閃過一個可怕的念頭:

要是朕也斷子絕孫,只招一個女婿,就招大明朝最能打的武將當女婿。甚至是當成婿養子,也就是那種要先給女婿也賜國姓朱、有皇帝義子的待遇,然後讓他入贅娶公主,將來傳位給這位猛將女婿。

那說不定流賊哪怕有一千萬人,都早就被如狼似虎想要皇位的“準駙馬”們斬盡殺絕了吧!

他記得當初皇兄在位時,徐閣老翻譯過泰西羅馬帝國的一些史書,裏面提到羅馬最強盛的五賢帝時期,就是五代翁婿相傳。

老皇帝晚年就挑帝國最能打的名將當女婿傳位,導致五代皇帝期間,羅馬開疆拓土無敵於西方,打得其他國家屁滾尿流。

直到五賢帝的最後一位奧勒留皇帝時,覺得自己親兒子康茂德能力也不錯,非要傳位親兒子,導致兒子和女婿內鬥,中樞血雨腥風,羅馬才漸漸衰落。

好在,這種可怕的念頭,也就在崇禎腦海中一閃而過。他這人還是非常剛烈的,寧折不彎。

別說他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就算他現在沒兒子,膝下只有一個坤興公主(朱媺娖,後來的長平公主),他也絕不會真的胡思亂想的。

但是,沈愛卿這本書,崇禎覺得倒是真有價值重重推廣。

尤其是後文,他看到裏面還描述了李自成、張獻忠在未來流賊發生內部自相圖害兼並時,必然會有優勢,因為李自成張獻忠沒兒子,所以他們的部下凝聚力忠誠度肯定比羅汝才馬守應的部下忠誠度高。

不管怎麽說,這些言論只要分析得頭頭是道、下發下去,流賊肯定會自相殘殺的呀!

為了流賊的內耗,這種無本萬利的離間計也該好好推廣!

“王承恩!”

“老奴在!”

崇禎一開口,旁邊隱在暗處盡量不打擾皇帝的王承恩,就恰到好處出現了。

崇禎滿眼激賞之色:“這書有點意思,讓翰林院拿去廣為刊印,讓滿朝文臣都好好讀讀!更要往流賊泛濫嚴重的地方大力傳播!”

“老奴這就去辦。”

“等等!”

“陛下還有何吩咐?”

崇禎法令紋抽搐了一下:“罷了,如果會誤事的話,不讓翰林院承辦也行。”

王承恩不解:“翰林院本就有宣揚文治之職責,怎會誤事?”

崇禎嘆了口氣:“朕記得去年殿試時,狀元魏藻德等人,就跟沈樹人、方以智那幾個吊車尾的不對付吧。

你去翰林院時,記得多提醒一句,不用他這個修撰多事,沈樹人的文,一個字都不許改,給朕原模原樣刊印天下。敢改一個字,讓他別在翰林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