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2/2頁)

賀一龍部的糧草,也在逐步消耗,隨軍行糧本就不多,能吃十幾天就不錯了。

之前入谷後行軍、與劉國能交戰也花了好幾天,所以算算日子,之前帶來的糧食再有三四天絕對會吃光。

當然,賀一龍部也不是只有隨軍行糧可以吃,他們畢竟還控制了平靖關這座山中關卡。

這裏平時也有少則一兩千、多則三四千人駐紮,也會囤積一些糧食給駐軍戰時長期死守食用,至少要確保夠吃三個月到半年的,打成持久戰後,也有時間從後方運糧過來。

但是原計劃給三千駐軍吃的糧食,現在給三萬多人吃,時間也就縮短了十倍,最多也就多支撐十天半個月。

沈樹人和劉國能都不希望部隊傷亡太多,多圍困半個月就餓死敵人,這點代價絕對值得。

另一方面,也是在那天的大規模血戰後,沈樹人後方也傳來了一些訴苦——

之前明軍打仗,很少有這種機會持續用火器輸出半天的,也就是臨陣每把火銃開個三五次,就進入短兵相接了,最多守城戰時開火機會多一點。

所以明軍的後勤補給、彈藥配比,也是按照常規操作來預備的。

哪怕沈樹人比別人更重視火器,反復強調要保證火藥生產、隨軍多帶彈藥,但他一開始也沒經驗,也不懂細節,就籠統要求“比別的明軍加倍準備隨軍彈藥”,覺得夠用了。

這次跟賀一龍持續堵在山谷裏排隊槍斃了一天,明軍立刻就出現了彈藥緊張、後勤跟不上。

幸好賀一龍已經喪膽,也不知道這個情況,沒有再沖。讓沈樹人可以慢慢彌補這個短板,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吩咐部隊要準備更多彈藥。

由此他也意識到一個問題:之前他準備從四月份開始,現有火器兵都裝備上刺刀和長柄戰斧後,就把黃州的軍工產能大部分堆到生產新火槍上面。

現在看來,比火槍更重要的是彈藥的大量生產,後續的軍工資源分配上,得重新傾斜調整。

之前明軍的生產配比,都是每根火槍確保配備二三十發彈藥。到了沈樹人這兒,怎麽也得提高到“至少保有能確保所有火槍開火一百次”的彈藥,否則槍造多了也是燒火棍。

內行打仗從來都是看後勤的,紙面軍械數據再好看,後勤跟不上也是白搭。

沈樹人這邊保持圍困、查漏補缺,賀一龍那邊終於坐不住了。

到了五月二十五,也就是賀一龍部突圍失敗後第十天,賀一龍一邊開始給自己的部隊減少糧食配給,改為每天只吃一頓。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派出使者,想跟劉國能或者沈樹人再請求一下接受投降。

被他指派到的信使,個個都非常害怕,畢竟上次派去劉國能那兒的使者直接被斬殺了。但在賀一龍的刀子威逼下,也只能各自上路。

反正賀一龍最初派出的使者都不是什麽重要人物,被殺了他也不心疼。

結果,派去劉國能那兒的使者果然再次被殺。

沒辦法,劉國能太了解賀一龍了,也非常鄙視其為人,也就不肯給機會再相信一次——他知道賀一龍跟著張獻忠,已經有過兩次降而復反的經歷,怎麽能第三次踩坑?

再說,他劉國能身份敏感,如果隨便跟流賊接觸談交易,只會讓他在朝廷那兒的受信任程度受損,這方面他只能格外小心。

相比之下,派到沈樹人那兒的,倒是沒有直接被斬的風險。

沈樹人還挺禮貌地接待了使者,問明了來意,得知賀一龍的目的後,他顯得稍稍有些驚訝:

“賀一龍想投降?他還有信用麽?當初陳奇瑜、熊文燦招撫諸賊,都是允許據地自守、名義上歸順朝廷即可,結果釀成大禍!現在憑什麽再讓本官相信他們!

要投降也不是不能談,讓他賀一龍肉袒負荊親自來降,全軍都放下武器,接受朝廷改編。

還有,你算什麽東西,這種條件,你能代表賀一龍答應麽?下次要麽他直接全盤接受、親自來降,要討價還價的話,也換個夠分量的來。”

無名使者人微言輕,唯唯諾諾不敢反抗,只能是當個傳聲筒,先把話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