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顏面

“去年劉伯溫奏報,四川民總八萬四千余戶,其中還有二萬三千余戶是被當地士紳官員占為莊戶的,這些人目前都已經放歸良籍分賜田畝,但終究日短生計難維,你去了以後要多加關注。”

“還有爾夏故官同前元官吏一般,吏治腐敗因循苟且,貪贓受賄營私中飽,蜀中積弊同天下各州府相同,誠意侯治蜀為顧全大局並未肅清,爾往之後,務必貫徹聖上治天下之重典,肅清蜀地吏治腐敗事。”

朱標邊說邊讓劉瑾給明升遞過去一份奏陳,乃是德陽縣知縣郭叔文所奏,由劉伯溫轉遞其內容大意為“四川所轄州縣,居民鮮少,地接邊徼,累年饋餉,舟車不通,肩任背負,民實苦之,成都故田萬畝,皆荒蕪不治,請以遷謫之人開耕,以供邊食,庶少紓民力……”

明升快速的看過後沉吟道:“按說天下太平,朝廷又免了人丁稅賦,鼓勵婚嫁繁衍生息,蜀中倒不急著遷丁移戶。”

朱標微微搖頭:“雲貴之地少漢民,將來遷民少不得要從蜀地就近遷民鎮撫,何況地接南洋諸國,路阻而險朝廷供給簡單,若少民力供給邊軍,恐成大患。”

“本宮準備從陜西、湖廣等地組織遷民,首以世族大戶為先。”

地方世族高門盤踞當地多年,根深蒂固掌控民生,如州縣各房書吏亦是一股特殊的政治勢力,他們據縣如負隅,奎令如拐灶,把持官府,勾結盜匪,包攬詞訟,魚肉鄉裏。

一二官員如流水一般,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不如直接挪其根破其勢,並以其家產積累擴充邊垂發展,也為中原換個新氣象。

“殿下聖明,微臣建議……”

……

奉天殿中,禦史大夫上前奏言:“承蒙聖上天恩浩蕩,歸德侯陳理歸義侯明升負罪而特赦,榮為侯爵之貴享盡富貴,然竟不知感念,陳理在家中口出怨望之言……可見本性難移,實非安居之人……”

龍椅上的朱元璋面色不改,隨著陳漢明夏舊部的歸順安定,這倆人在京中地地位也越發尷尬起來,但怎麽說也不好直接處理掉。

畢竟在他們歸順時是許過富貴太平的,做得絕了有失勝者的體面,到底不是陳友諒和明玉珍,兩個小兒輩罷了。

按著他的想法,隨便找個理由打發到藩屬國就是了,再讓他們子孫世代不許再回大明,可自己兒子放著早朝不上去見明升,顯然是要用的。

要他說就是多此一舉,朝廷還能缺個明升?還有那劉伯溫,分明是賣可憐給他們父子看,哪就病的要死要活了?

但兒子大了,主義正,也沒法子,何況隨著大明日漸強盛,高麗東瀛諸事的進展,身為帝王,骨子裏對土地人口的貪婪渴望也逐漸湧了上來。

大明若是真能攘括草原中原遼東高麗東瀛及南洋諸地,那將是多麽光輝燦爛的國家啊,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大明,真的能走到那一步嗎?

等禦史大夫的彈劾結束,朱元璋回過神道:“不過小兒輩年幼無知所犯之過,朕上為君父不予計較,但恐小兒居京無長輩教導受奸詐之輩挑撥,不克全朕恩,宜處之遠方。”

胡惟庸出列躬身:“聖明無過陛下,微臣試言,不若將歸德侯歸義侯送至高麗,讓高麗王負責照顧,以全昔日之諾。”

“歸義侯聰慧忠懇,倒不必如此,就將歸德侯陳理送至高麗吧,禮部擬旨賜高麗王羅綺朝服,要他好好照顧歸德侯。”

“諾。”

……

“富弟,你這是什麽意思?”

潘富坐在椅子上笑道:“不過自保而已,先父已去,我為潘家獨苗,實不忍香火斷絕,還請諸位兄長照拂。”

趙真壓著怒火將手中的賬冊放下懇切的說道:“富弟,這幾縣裏面你若說想殺誰,或是想要哪個女人,老哥都能幫你,可京裏的事,老哥也沒法子,兄弟一場,你不能拖著我們全家陪葬啊。”

手中的賬目墨跡未幹,顯然是剛抄錄不久就送上來的,銷毀了也無濟於事,娘的,這小子手底下竟然還有可用的人。

潘富笑而不語,趙真放軟聲調:“哥哥府上還有幾個沒開臉的丫頭,樣貌身姿都過得去,這樣,趁著還能拖一拖,你用上方子給你潘家留個種。”

“富弟,你放心,你的骨肉我一定視如己出,將來不敢說留給他的比我自己兒子多,但也絕差不到哪裏去,起碼也有幾百畝良田幾間鋪子的營生,娶妻生子斷不了你家香火。”

一旁的幾人也趕忙開口相勸許諾,不多時那都還不知道能落在誰肚子裏的孩子,已經有富甲一方之財了。

在堂中這些人便是這幾縣一府的士紳大戶了,事關身家性命倒也大方的很,哪一個開口最少也是百畝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