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飛逝(第2/2頁)

土司對待他們治下的百姓越苛刻,就越有利於將來朝廷那土司們的人頭收攏安撫民心,何況土司們組織人手開墾荒地田畝順便還完成了遷民融合,這本就是朝廷要做的事。

現在有人代替了而且還把惡名背負了,這是多好的事情,朱標又怎麽可能去阻攔呢?

至於奴隸問題,將來正好一起解決,開國初年老朱就曾下令庶民不得蓄奴,蓄養奴仆,違令者杖一百,針對的就是世家大族。

自漢朝起士紳所屬的奴隸就開始膨脹,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莊園經濟興起,大量部曲依附為家奴,動輒數萬人。

到了元朝,貴族士紳更是大量掠奪平民為奴,忽必烈的寵臣阿合馬就擁有七千多名驅口,投效蒙古的漢人也不妨多讓,跟著他們的主子一起,掠奪同族作為奴隸,如忽必烈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伯佑就有驅口三千……

開國後人丁稀缺,加之老朱為了限制士紳勢力,就嚴令他們不得蓄奴,近以數十萬計的百姓得以脫奴為農,再靠著朝廷組織開荒耕種自立門戶。

這也是為何江南案鬧的如此激烈,但卻沒有什麽成氣候的反賊,就是因為士紳最大的根基被拔除,他們雖然還私藏了些,但根本不足以成事。

但也不是沒有奴隸了,除了官奴外,私人也有但限制很大,老朱規定除非是功勛貴臣,任何人不得豢養奴隸,在官員中,一品不得超過二十個奴隸,二品不得超過十二人,三品不得超過八人,四品以後則不準占有奴隸。

至於外族人,那就絕對不許,規定如果蒙古、色目人再敢擁有漢人奴隸,便定斬不赦……

所以等將來雲貴安定州府縣治平穩,朱標就會赦他們為良民,土司們想要維系他們千年傳統是不成了,朝廷怎麽能允許一個家族有數萬名青壯奴隸。

貴州土司暫且不提,朱標又急調北疆的徐允恭沐英馮誠等急赴征南軍麾下,湯和年紀不小了,已經數次請奏希望可以歸鄉安養,這是他最後一戰。

此戰後湯和必定爵復國公,其他恩賞也少不了,開國眾封之時迫於局勢拿湯和這個最親近的老兄弟開刀立威,老朱也難免有些於心不忍,定是有補償的。

湯和一退,但征西軍肯定是不能散的,雲南貴州加上四川,三省之地都需要鎮守,還要威懾南洋。

自家父皇到現在都沒傳來旨意,可見是準備將此軍交給兒子的,那麽朱標自然也不會客氣,徐允恭沐英馮城再加上傅忠,這都是他親自挑選出的未來班底,在西南掌軍磨礪再合適不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