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加以籠絡

閻東來退出去後,朱標的目光投向趙庸等人身上:“你們也下去吧,約束自己莫要這個時候找麻煩,家中子弟也看的緊一點,若是都不舍得管教,那就送到金吾衛或者府軍衛吧。”

幾個侯爺欣然應諾,上十二衛親軍是皇帝的侍從親軍,平時都不會對外招收兵卒,難得殿下開恩,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侯爺們各個志得意滿退了出去,朱標看著他們的背影也沒說什麽,雖然明面上太子沒有指揮上十二位的權力,不過朱標這個太子終究是於旁的不同。

在朱元璋的縱容下,朱標太子諭令卻是有了莫大的權威,只要不與天子諭令產生沖突,即可遂心如意。

朱標允許勛貴子弟入府軍衛也是早有準備的,放任這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紈絝整日流連於青樓賭坊才是取禍之源,還不如放在眼皮子底下好好調教。

往後不好說,但最起碼在他這兩代的勛貴子弟不成材也得成人,休想過上墮落奢靡的小日子。

陳佑宗見其余人都走光了稟報道:“殿下吩咐的事情已經著手安排了,江南所有精通制紙票的匠人已經都已經盡快趕來了,包括其家屬徒弟等。”

朱標聞言點點頭,難得手裏有這麽多的銀子,自然是要準備發行紙幣了,朝廷其實也有這個意向,畢竟宋元兩代都有紙幣,其中利大於弊自然清晰可見。

而且經過這四年的大規模鑄造洪武通寶,朱標看了寶源局的賬目,每年大概鑄錢兩億文,這就導致朝廷銅儲存量急劇消耗,朝廷近來的通寶質量越來越低下,華夏歷來就是缺乏金銀銅這類金屬礦的國家。

而且銅錢的許多問題也難以解決,比如銅礦稀少,難以開發,鑄造成本高,勞民傷財,私鑄問題嚴重,屢禁不止。

而白銀黃金也是如此,物以稀為貴,可卻不太適合作為流通的貨幣,而且攜帶不便,純度不一等各式各樣的問題也多。

所有朱標得到這一批銀子之後,最先想到的就是以金銀為本位,以紙幣代替銅幣,當然這得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畢竟大航海未開,大明的金銀儲備並不充足。

經過宋元兩朝,民間百姓士紳都開始不相信朝廷的信譽了,長期缺乏節制的印刷,導致紙幣發生了通貨膨脹,完全比不上金銀保值穩定。

這也是歷朝歷代的毛病,哪怕是歷史上的明清也一樣,根本沒有建立一個金融體系的概念,完全就是為了壓榨民間財富而發放的紙幣。

朝廷發的寶鈔朝廷自己竟然不認不回收,而且朝廷完全沒有儲備金的概念,也沒有相應的通脹應對機制,這不崩是不可能的。

說實在的寶鈔產生本就是個迫不得已的選擇,在目前這種百姓被嚴重束縛於土地之上、社會產業流動困難,且商業還沒發展起來的社會環境下,用紙幣作為主流的流通貨幣本就是個不怎麽聰明的辦法。

不過開國之初也並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尤其是大明開國所面對的糜爛局面,元朝確實把基層禍害的太慘了。

去年朝廷大規模打壓佛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融佛像佛器取銅,不得不說無論盛世亂世,佛教確實是富庶,從不吝嗇以珍貴材料融鑄法器。

朱標與陳佑宗商討一會兒,倆人對此道都是一知半解,幸好時間還算充沛,可以讓一些官員去研究元初所制定的紙幣政策。

陳佑宗下去後朱標頭痛的捏了捏眉心,其實他也沒太大把握,畢竟也沒學過金融專業,摸著石頭過河罷了。

不過到底是有宋元成敗的案例可以參考,耗費些時日應該內能夠培養出一些專業的官員人才,到時候小心謹慎些,哪怕損失些也要優先保護朝廷信用為重。

沒一會兒劉瑾領著劉安陳榮言走了進來,恭敬的行禮跪拜之後,劉瑾稟報道:“爺,奴婢已經按照賬簿清點過了,沒有遺漏,都已裝車運送到宮門口,不知是搬入東宮還是……”

朱標吩咐道:“銀子都搬入內帤,其余的都搬入東宮庫裏。”

劉安應諾而去,大殿內的陳榮言有些緊張,身穿朝服的太子爺,確實與往日所見不同,威儀堂堂,望之生畏。

對陳榮言朱標目前還用不到,安撫幾句之後就讓他去管理京城內外的幾處皇莊店鋪,以便日後隨時聽用。

而且目前管理皇莊的官員就是庸才,絲毫不見進項不說,逢年過節就知道拿些野豬兔子錦雞糊弄了事,聽聞前幾天惹得老朱大怒,女入教坊男入鳳陽……

等陳榮言千恩萬謝的退出去,原本只是照在門檻處的陽光也已經爬進殿內了,不知不覺一個上午都快過去了。

剛起身活動一下,就見晉楚齊三王鬼哭狼號的跑了進來,看樣子是在殿外等候了許久,都有些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