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瑣事

朱標搖搖頭,這種事要麽不做要麽就做絕,現在這個情況沒必要搞這種小手段,平白落了身份,朱標直接出了大牢,這裏面的味道屬實上頭,往後他可不打算再來了。

一路回了府內,郭翀張帆等人經進來稟報,他們早就被派到各村重新調整物資,也幸好朱亮祖等人顧及著太子殿下,偷偷摸摸運走的物資也就兩三成,現在還來得及補救。

朱標聽完後沒說什麽,這還是他親自上陣都缺了兩三成的物資。若是朝廷派其他人來,能留下兩三成物資就不錯了。

恐怕也就是朱元璋親自上場,才能保證無人敢伸手,不過朱元璋的事務何其繁重,怎麽可能有功夫管遷民這種小事。

雪停後又等兩天化了一些,然後就又重新召集遷民青壯進行統一的勞作,務必要保證開春時能順利耕種。

天氣日益寒冷,從京城運來的棉衣早就不夠了,幸好這段時間吃了不少羊,那堆積如山的羊皮做成衣服也有極佳的保暖效果。

工部也從京城調集來了一大批的工匠,就地取材打造耕地用的工具,精耕細作才是農業發展的關鍵,踏犁與鐵搭、秧馬,耘蕩,砘車、踏碓、揚扇、水磨、石碾、水碾這些東西都不是一般人能造出來的。

而且還要因地制宜,有些工具用得上有些用不上,畢竟鳳陽與山西也還是有些區別的,朱標這段時間跟郭翀吳伯宗等人苦心研讀《農桑輯要》《王禎農書》這兩部元朝的農業典籍,收獲頗多。

明明這麽優秀的農業典籍都出來了,可鳳陽百姓和山西遷民所用的耕種方式依舊是宋末元初那會的,《王禎農書》中記載的先進技術並沒有完全推廣開來。

在這個時代還是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畢竟有太多百姓空有經驗,古代先進技術傳播的難點就是各個地方固守傳統的耕種方式,畢竟耕種的糧食關系他們的性命。

所以哪怕聽說了,一般也是不敢嘗試的,失敗的代價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求穩也是國人的基本素質。

正常來說都是朝廷強令推行新技術,或者大地主會先試驗一塊小田地,若是可以才會大面積的推廣,百姓們看見實際成效了才會紛紛模仿。

雖然現在還沒有開春,但是詳細的計劃是必須的,畢竟朝廷絕沒有能力再供給遷民一年了,所以必須保證春耕順利,讓他們最起碼做到自給自足。

時間飛逝,自永嘉侯平涼侯兩位開國侯爵被免,鳳陽府內自然無人再敢伸手,最多也就是不知死活的小吏貪幾塊木炭罷了。

朱標的屋內已經燃起了特意從京城送來的極品銀骨炭,其炭白霜,無煙,難燃,不易熄,直供禦用,選其尤佳者貯盆令滿,復以灰糝其隙處,上用銅絲罩爇之,足支一晝夜,入此室處,溫暖如春。

拖朱標的福,他屬下的官員都得到了一些極品銀骨炭,要說真的大作用其實也沒什麽,到底就些炭罷了,不過說出去也有面子,畢竟是禦用的。

劉瑾從外面進來,先是到暖爐那邊把身上的寒氣化解,然後才把手裏的公文書信放到朱標面前,朱標先是拿起公文批閱了起來,不一會兒就解決了。

與剛開始需要小心謹慎的批閱不同,如今鳳陽府內的事務都是朱標一手安排的,自然是清楚該如何處理,只能說胸有成竹者方能一揮而就。

拿起京中送來的書信,自家母後和太子妃都是希望自己能趕在過年前回宮,畢竟鳳陽離京城也不遠,母後的信中還提到其余皇子的母妃天天到坤寧宮絮叨有多久沒有見兒子了,煩得不行。

朱標笑了笑,他也想回宮過年,現在徹底入冬了,鳳陽府內的百姓也都沒有什麽事情,抽空回去一趟也不是不行,只不過他走了其余人怎麽辦,尤其是那些少年勛貴們。

他們現在分散在各村有自己的職務,當初朱標強行把他們帶了出來,現在要過年了自己拍拍屁股走了,讓他們留在鳳陽不能和家人團聚,雖然他們也不敢說什麽,但這未免也太難看了。

朱標讓人把三個弟弟叫來,他們三個倒是可以回去,畢竟現在也沒有什麽事了,老朱同志喜歡一家人熱熱鬧鬧的過年,其余皇子年紀都太小,連陪著他喝酒都不行。

一盞茶的功夫三兄弟就進來了,他們自然不會像劉瑾那麽小心,直接就走到了朱標面前,一陣寒氣瞬間撲到了他臉上,倒是讓人精神了不少。

三兄弟還以為又出了什麽事,朱樉行完禮後急急忙忙的問道:“大哥,是不是又出事了,不會有人凍死了吧?”

朱標笑著讓他們坐下,劉瑾端過來幾杯熱茶,三人看這個架勢就知道沒有什麽事了,其余倆人做了下去,老三打了個哆嗦湊到暖爐旁問道:“大哥想跟弟弟們喝酒了吧,先說好,我看牛棚太小了,估計馬上就會有牛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