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最強的勢力

朱標知道自己父皇並不是在為區區幾個反賊憂心,而是在氣自己,老朱同志也是窮苦出身,怎麽可能不知道百姓們只要還過得下去,就不可能想到造反。

雖然是有一部分野心家的迷惑鼓動,但根源問題依舊是,百姓們活不下去了,那怕大明建立了,百姓的生活依舊沒有獲得他們所期望的改善,尤其是偏遠地區的,這就是民怨。

朱標寬慰道:“父皇,我大明才剛剛建立,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古人雲治大國如烹小鮮,如今只需文火慢煮,天下就會興旺起來。”

朱元璋嘆了口氣:“咱當上了皇帝,成了天下百姓的君父,不敢說對他們像對你一樣,但咱也希望他們能吃的飽穿的暖能有地種,別再幹那些把腦袋系在褲腰上的勾當。”

朱標點點頭說道:“百姓愚昧,不過是想求條活路,但是那些借著邪教迷惑人心者罪責當誅!

朱元璋看著朱標說道:“自然如此,咱已經命令藍玉去剿滅叛軍了。”

朱標想了想還是忍不住說道:“父皇,首惡當誅,但是那些百姓可否留條活路?”

大明在開國之初就定下來,造反者,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

朱元璋眉頭一皺看向朱標說道:“標兒,為君者切忌心慈手軟!目前地方上的情況你也不是不知道,世家大族蠢蠢欲動,各方都在看著咱是如何處置造反的人。

朱標也知道現在確實不是施行仁政的時候,太多的百姓過的都不好,想要造反的人都在躍躍欲試了,朱家能通過造反取得天下,他們說不定也有機會。

朱元璋父子二人都沉默了下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不可能真的順著自己的心意,朱明皇權還沒到那個程度,從各地不斷的有人的造反就可以看出來。

大明的建立在民族方面來說是成功的,祂讓被壓迫的漢族子民重新變成了統治民族,可在經濟政治方面,雖然推翻了外族的壓迫,但對社會而言,地主階級對底層農民的剝削壓迫特權並沒有因為大明的建立而有所改變。

在元朝末年,底層百姓們除了接受壓迫就只剩下起兵造反,但是地主階級卻並沒有造反,他們要保全自己的生命財產,就不能不維持秩序。

在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中,地主們用進全力來組織私軍建立堡寨,抵抗外來的侵擾,這一階層的組成有官員、地方鄉紳、詩書世家,豪族將門等等上層人物,他們都是豐衣足食,富貴有余。

這些人都受到過最優秀的教育,有知識有組織能力,在地方有絕對的號召力和威望,那怕他們各自為政,並沒有統一的指揮,他們的戰鬥力也大小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他們被逼迫到絕境,他們能爆發出遠比元朝軍隊更壯大更頑強的力量。

而且這個階級隨著大明的建立越發的強大了,新興的權貴和官僚都有了大量的資本成為了新的地主們。他們從底層的農民翻身做主成了以前他們仰望的地主,他們成了地主階級最為堅定的擁護者。

當然,隨著大明建立,最偉大的地主也誕生了,那就是朱明皇族,這個擁有整個地主階級支持維護的家族,成為了大地主階級的領袖和守護者。

就是因為如此,百姓的問題被擱置在一旁,朱家必須先喂飽地主階級,否則這個龐然大物反撲,隨時都可以讓天下再次回到亂世。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倆坐在椅子上默默無聲,朱標也終於明白歷史上的朱元璋為何會數次掀起大案,每次都牽連數萬人,這就是在借助苛刑剿滅那些在開國年間不肯合作的舊地主們,比如那些不肯讓家中子弟入仕的家族。

但是在如何大明現在也離不開這個階層的支持,經過亂世戰亂,科舉停頓,人才缺乏,將帥們打仗是一把好手,讓他們治理地方連個案子都斷不了,更何況收稅安民。

至於辦學,整個朝廷才有多少文人,能運轉起京師的衙門就不錯了,哪裏有余力抽出文人去辦學。

古代的知識何其晦澀,那裏又是那麽容易學會的,而且朱元璋也已經立了國子監等學府,但是百姓們連飯都吃不飽,誰會讓孩子去讀書,還不如直接下地刨食,起碼不會餓死。

朝廷培養的寒門士子沒有根基,把他們下放到地方也會被下面的官吏限制的什麽都做不了,他們想害你就更簡單了,大不了丟出幾十個人給朝廷消消氣。

而且寒門士子有了功名有了土地,那不又成了新的地主了嗎?

沒奈何啊,地方連農稅都收不上來,總不能讓將帥們領兵下鄉強收吧,那些將帥可都是中飽私囊的好手,最後又要鬧的官逼民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