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皇上駕到(第2/3頁)

孟翰林對付這些小孩們,早就駕輕就熟:“來人!一個個的打十個手板!不知道尊師重道的東西,讓你們背書就背書,不背書搗亂什麽?當心我跟皇上建議,換幾個伴讀給太子殿下,被東宮攆出去的伴讀,還有什麽前程可言?”

這後頭就是明晃晃的威脅了。

太子殿下不高興的道:“孟師傅,孟翰林,孤的伴讀,孤自己會定,父皇那裏孤也會說,你這不講內容,只一個勁兒的讓孤背誦,到時候父皇問起來,孤如何回答?”

“太子殿下想多了。”孟翰林那邊讓人打手板,啪啪啪的動靜響起來,那些少年伴讀們咬牙不吭聲,手都被打腫了:“皇上日理萬機,考校殿下功課,只需要殿下背誦流利即可,釋義什麽的,殿下又不需要科舉入仕,基本上知道點就行了……。”

各種不屑一顧,各種推諉不講釋義。

“可是……。”太子殿下要說什麽,被孟翰林給打斷了:“好了,太子殿下,你該背熟了這一段,那幾個小子,挨了打就別再張嘴,不然還要打。”

溫潤不知道皇上現在是個什麽表情,但是感覺心情應該不太美妙。

因為他聽太子殿下說過,前幾次,皇上也不知道是受了誰的影響,考校了一下太子殿下的功課,發現太子殿下背誦各種典籍,流利非常,十分滿意。

但是後來兩次,皇上覺得太子殿下都十歲了,釋義也該學了一些,逐問了一段釋義。

可太子殿下釋義的內容非常平凡,甚至是有些驢唇不對馬嘴!

皇上當時沒發火,只是跟太子殿下點評了一番釋義內容的對錯。

轉頭問了降解釋義的這位孟翰林,孟翰林跟他說,太子殿下不太愛聽他講課,經文釋義的確是有些枯燥,故而這種釋義內容,一般都是由淺入深。

且這個年紀的孩子,的確是坐不住。

所以皇上當時就信了孟翰林的話!

現在親耳聽到這家夥,對著太子殿下說著另一番理論,皇上能不生氣嗎?

但是皇上生氣很環保,他不對無辜的人發火,也不會憋著自己氣自己。

裏面的人還在繼續對話,但很明顯,孟翰林仗著自己是皇上親自點來授課的先生,連太子殿下都要尊稱一聲“師傅”,故而架子擺的高高的,說話鏗鏘有力,用皇上壓太子,用的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溫潤聽裏頭那人自己作死,心裏卻明白了。

太子殿下肯定是用了什麽辦法,拉攏了伴讀們,今天群起反對和質疑孟翰林。

因為聽太子殿下提過,教導他的人雖然多,但是能真心實意的教導太子殿下的人,沒幾個!

很多人要麽是掛個名兒,要麽是兼職。

東宮有官職: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

又有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

都是品級非常高的職位。

史官職志記曰“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護翼之。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並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觀三公之道德而教諭焉”的記載。

可見太師和太子太師不是一回事,太子太師也不能簡稱太師,觀宋元明三朝太師都是正一品銜而太子太師只有從一品銜。

要想輔佐太子,就得師出有名。

故而皇上將教導太子的重任交給幾個人,這幾個人都有這些榮譽頭銜。

別的不說,這頭銜足夠壓制太子殿下,不得反抗。

因為太子殿下太小了,十歲的孩子能幹些什麽呢?

大概是孟翰林經常這麽幹,說話也越來越難聽,最後幾乎是罵上了。

當然,皇帝也忍不住了,他是馬上奪得天下,本質上還是個武夫,開門什麽的,哪兒遊用腳丫子踹門來的突然?

直接踹門的結果,就是孟翰林怒目而視,想知道是哪個大膽的奴才,敢踹齋宮學府的房門?

孟翰林對宮裏的奴才,那是不假辭色的,不然也不會不管春夏秋冬外頭冷熱,下雨還是下雪,一概不許內監們進門,都得在門**著。

一上課就是一小天兒,這幫人就得站著一小天兒。

別看阿吉總管獻上膝蓋的速度那麽快,實際上,他們一個個都穿的圓滾滾,不然站在外面非得凍僵了不可,因為你站在門外頭,既不能來回走動晃悠,也不能跺腳活動身體,動靜大了那孟翰林是真的要生氣的,有幾次,小太監們不懂事兒,忍不住跺了跺腳,差點被孟翰林叫人給打死,還是阿吉總管明面上呵唬怒罵,暗地裏讓人趕緊把不懂事的帶走,要是按照孟翰林那樣的要求,東宮沒幾個內監能活下來。

故而內監們對孟翰林也是恨之入骨。

根本沒人想過提醒這位孟翰林,皇上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