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皇上駕到

彼時正好刮風,雪是停了,可風聲呼嘯,屋裏外面又隔著棉簾子,屋裏的人,根本聽不見外面什麽動靜。

皇上就站在門口,溫潤站在皇上身後三步遠的距離,屋裏傳出來朗朗讀書聲。

溫潤一聽,原來今日他們讀的是儒家經典《禮記》。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於漢代,相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雖然現在讀起來,好像有點過時了,但是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不知禮可不行。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

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

《禮記》原本四十六篇,始於《曲禮》,終於《喪服四制》,但因《曲禮》《檀弓》《雜記》三篇內容過長,所以大多版本將其分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說。

而他們現在學的正好是《禮記·王制》篇。

內容涉及封國、職官、爵祿、祭祀、葬喪、刑罰、建立成邑、選撥官吏以及學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王制》是較早的對國家法律制度進行闡述的篇章之一,為古代君主治理天下的規章制度的模板。

要說別人學一學就可以了,但是身為太子,國之儲君,這一篇他是必須要學,且要學得好才行。

總不能當了皇帝,都不明白自己的制度吧?

故而這一篇,別人不用心,太子殿下是必須要用心的。

溫潤聽了這學的是什麽內容,就給某些人點了一筐的蠟燭。

怪不得要他今天入宮呢,原來今日學的是這一麽一個內容。

這算是帝王學術裏的一節了,且是關系到封建王朝的各種規矩,規章甚至是規制!

天子也得遵守這些條條框框,不可能腦袋一熱,就給人封個爵位,總得有個理由。

就算是明朝那位以荒唐聞名的武宗朱厚照,也只是將飛魚服、鬥牛服當工作服發放,而不是隨便封人家爵位。

因為不論是大臣們,還是宗室們,甚至是武勛們,都不會同意。

爵位一般都是在國朝訂立之初,大肆封賞有功之人,等到風平浪靜了,得到爵位無比艱難,世襲罔替的爵位,更是難如登天。

“……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後使之,任事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爵人於朝,與士共之。刑人於市,與眾棄之。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士遇之塗弗與言也。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亦弗故生也。”

裏頭七八個小子,這就是太子殿下的伴讀。

他們正在背誦《禮記·王制》篇裏,品制的第二段原文。

皇上很滿意的點點頭,因為孩子們背誦的原文,一個字都沒錯。

正待要推門進去,聽裏面的太子殿下聲音響起:“孟師傅,孤已經將此段背的滾瓜爛熟,師傅能不能給孤講解一二?只讓背書,不講解,孤如何能學的透徹?”

“數讀千遍,其義自現。”結果一個蒼老的聲音,底氣十足的教育太子殿下:“殿下只管讀書,讀的次數多了,自然就理解了,好了,繼續背誦,今天背誦十遍,外面下雪了,就不要出門去玩耍了。”

另外一個少年的聲音響起:“孟師傅,我在家讀書,不論是祖父還是父親,遇到我不理解的、不會的,不曾讀到的內容,也會給我等講解,為何師傅不講任何內容,只一個勁兒的催促我等背誦啊?”

“就是,就是!”

“孟師傅,我真的不理解,背誦就能理解?那還要師傅幹什麽?”

“師傅是混飯吃的吧?”

一群半大小子,正好是叛逆期的年紀,因為皇上就這麽一個兒子,故而給兒子找的伴讀,都是比兒子大兩三歲,三五歲的那種。

要說他們服氣太子麽?

未必!

只不過太子殿下跟他們同窗這麽長時間,肯定私底下也有交流,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麽辦到的,反正這幫小子是被他給收服了。

以往也起哄架秧子的,孟師傅就是孟翰林,他都知道,一群臭小子而已,他可不慣著:“吵吵什麽?吵吵什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話沒聽過嗎?讓你們背書是為了你們好,難道要你們出門跟人談論個什麽,都不知道出自哪裏,如何能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