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重赴鹿鳴宴(第3/3頁)

廣東人尹之逵中順治十四年丁酉科舉人,至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年八十,以巡撫會先後同年赴鹿鳴宴。

至此,遂有重赴鹿鳴宴之舉,然多由地方長官自行相邀,未形成制度。

乾隆三十九年,直隸總督周元理上奏,說順天府有一個舉人,現年八十九歲,鄉試中舉,現逢周甲退休在家,可否準其重赴鹿鳴宴,乾隆帝批示:準入宴。

其後,逢周甲舉人重赴鹿鳴宴,均由地方長官奏請成為慣例。

為了與前朝有所區別,重視文臣科舉,清朝的時候,恩寵更上一層樓。

由於適逢鄉試周甲實屬難得,況且年壽已高,朝廷為了彰顯祥瑞之氣象,便開始加恩賞賜重赴鹿鳴宴者。

起初是舉人賜進士,後又賞三品、二品頂戴。

到了嘉慶時期,重赴鹿鳴宴“賜加官加銜者”已成為常態。

清代因為多開恩科,故有恩科鄉試中式之舉人逢周甲之期,無鄉試正科。

對此,同治元年、六年分別準恩科中式舉子於周甲鄰近之科重赴鹿鳴宴。

據說有清一代,得重赴鹿鳴宴者,共一百五十余人,其中更有賞頭品銜,以及尚書銜、太傅銜者,尤以阮元、潘世恩,崇保三人禮遇最優。

雖然本朝沒有這個規矩,但是溫潤提了出來:“鹿鳴宴是科舉時代的盛宴,是千千萬萬讀書人平生最想參加的一次宴會,首赴鹿鳴代表著他們取得了做官的資格。而重赴鹿鳴,則表示他們活得長壽,多子多孫多福,可謂人生一大幸事。試想一下,若是一甲子之後,你們一群同窗,再次重赴鹿鳴宴,會如何?”

過了三十的舉人們,對此可不抱什麽希望。

活到一甲子之後?那得九十多了吧?難!

可年輕人,越是年輕的越是憧憬不已,比如王玨他們,才十幾歲,不到二十,那努力的活一下,八十歲,還是可以的嘛。

溫潤又提出來,請朝廷到時候賞賜點榮譽頭銜什麽的,那就是錦上添花啦。

“此事,本官與諸位大人聯名上奏朝廷!”辛明巡撫一拍桌子:“到時候,要提出來,是溫潤溫舉人首倡此提議。”

這是要在奏折裏,提到溫潤的名字。

不管如何,溫潤也有舉人的功名,算是他們文人這一邊的;至於他的那個記室參軍的官職……他們可以選擇性遺忘。

畢竟那個職位,說白了就是王將軍私人決定的,能給當個官兒,就能給拿下來,無所謂了。

可這直達天聽的好事兒,又是給文人圈子裏增光添彩,必須要提一提。

不能忘了溫潤這個大功臣。

作者閑話:

江湖這幾天一直在咳嗽,很難受,全身酸痛,大家要多多的預防,就算是有了症狀也不要驚慌,多喝溫開水,減少出門的次數,過了這個期間段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