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重赴鹿鳴宴(第2/3頁)

都抄襲的清代詩詞!

幾個有名的人詩詞他倒是會不少,可也不想抄襲。

“來一首嘛!”好麽,辛明大人也期待的看著他。

溫潤這個氣啊!

“來就來。”溫潤癟嘴,提筆就抄了鄭板橋的詩。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這……?”

溫潤寫了詩的名字,就一個字:竹。

尤其是最後一句,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溫潤寫完,得意的看著他們:“怎麽樣?”

“好你個溫雅士啊,這是說我們是蝴蝶和蜜蜂呢?”溫潤的這首詩,末尾兩句,簡直是指桑罵槐呢。

幾個新晉舉子面面相覷,這也太讓人下不來台了,還能說什麽?

解元倒是個大方的:“溫雅士既然寫了四君子之一的竹子,怎麽能少了其他三君子呢?起碼也得有個蘭花吧?”

這是杠上了?

不過溫潤看解元是沒有什麽敵意,畢竟剛才開口起哄的可不是他。

他這是給打圓場呢。

溫潤就笑了:“當然,當然!”

於是他又提筆,嗯,抄了一首鄭板橋的詩。

此是幽貞一種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徑,更寫高山一片遮。

這首詩的名字,就叫《蘭》。

瞬間兩首詩一出,眾人親眼所見,不得不佩服溫潤的才學,的確是滿腹經綸,才華橫溢。

“其實這些都沒什麽。”溫潤道:“我應該提筆寫一首應景的詩才是。”

他就真的提筆,寫了一首應景詩,詩的名字就叫《得南闈捷音》。

忽漫泥金入破籬,舉家歡喜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載征途發達遲。

何處寧親唯哭墓,無人對鏡懶窺帷。

他年縱有毛公檄,捧入華堂卻慰誰?

一首詩,寫出了眾人寒窗苦讀的心聲,考中秀才只是邁出來第一步而已,隨後他們需要繼續努力。

考中秀才,還要經歷歲考,起碼要經歷一次,才能考鄉試。

可是鄉試未必能上榜,他們三五百人考試,只有一百多人考過,剩下的人全都名落孫山。

有些人,家裏的老人是真的去世了,他們沒有等到中舉的那一刻。

榮耀是個人也是家族的,考中舉人就真的可以改換門庭了,因為舉人就有資格當官了。

讀書人,說是十年寒窗苦讀,說起來簡單,經歷過的人,才有那個心酸的記憶。

考中了秀才還要繼續努力,考中了舉人,其實還要繼續努力的,如果不努力,舉人做官,是有限制的,大家都知道,而且走不長遠。

要想真的為官做宰,唯有考中進士……可這一關一關的過,有多難。

有多煎熬,大家都是經歷過的人。

眾人沉默了,半晌之後,在解元的帶領下,眾人站起來,齊齊朝溫潤一躬身行禮:“謝!溫雅士。”

這一聲“謝”,溫潤收下了:“好了,都坐下吃飯吧,繼續吃飯。”

溫潤的這首詩,也引起了其他三人的共鳴:“寫的太好了。”

呂山長低頭,眨了眨眼睛:“我當年就是心灰意冷,才想自由自在的過日子,後來又想明白了,才去參加的會試,考中了之後,也沒想過入官場,只因為入了官場……太復雜,我不合適,就回來了,當了個山長。”

“是啊!”辛明大人吐了口氣:“當年我也是千辛萬苦過來的,唉!”

“我想起了我已經離世的雙親。”歐震大人更是如此,他父母都在他考進士之前就離世了。

他是真的如同詩裏寫的那樣,捧入華堂卻慰誰?就算是考中了進士,回家去給誰看呢?

“吃飯,吃飯!”溫潤趕緊招呼他們,這氣氛搞得沉重了啊。

為了活躍氣氛,溫潤倒是提了一個要求,叫“重赴鹿鳴宴”。

“重赴鹿鳴宴?”辛明大人愣了一下。

“什麽意思?”呂山長也有些糊塗了。

溫潤笑著道:“鄉試中舉之人如果界周甲六十年,適其鄉試開科,便可與新科舉人一起參加鹿鳴宴,此稱為重赴鹿鳴宴。通俗地講就是舉人中舉六十年,如果那一年剛好開鄉試就可以重赴鹿鳴宴。”

其實,這是清代的創舉,是朝廷賞賜老年科第之人的恩典,可謂榮寵至極。

溫潤以前研究過科舉,對那些八股文啊,倒是沒什麽,可是對一些科舉趣事卻記得非常清楚。

尤其是“重赴鹿鳴宴”這種事情。

自科舉制度創立後,同科中式者稱為“同年”,明末以來,逢周甲之際,新老中式者也互稱同年。

康熙十四年乙卯科鄉試,松江進士唐昌期以明萬歷四十三年乙卯科中舉,恰逢周甲,遂會先後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