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會試變故(第3/3頁)

後面的內容便可直接不看。

之後的“承題”、“原題”、“起講”、“入題”等每一股,都有嚴格的格式和章法的要求,對了錯了,一目了然,絕無爭議。

只要其中一股出了毛病,便可廢黜此卷,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基本上,通過這種完全不需動腦子的方法,便可剔除一大半的考卷。

對於剩下小半全篇合式者,再看其是否做到了起承轉合,文脈是否清晰,層次是否清楚。這些方面做得好,同考官便可加上批語,推薦給二位主考最後定奪。

所以,雖然其刻板程式、束縛僵化為人詬病,也確實是使考生只能亦步亦趨,不敢逾閑半步。

但正因為其對起、承、轉、合,都有著嚴格的規定,甚至在字數和句數上也有嚴格的規定,這才使同考官可以一目了然的檢校每份試卷,大大節省了主觀思考的時間,提高了閱卷效率,且增加了閱卷的客觀性,將考官的主觀因素降到最低,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考生的權益,使真正優秀者可以獲取功名。

乃是在這個時代裏,最客觀,最公正的取才之道!

如何寫好八股文,那是需要經年累月的苦讀,千錘百煉的訓練才行,現在這時候再想提高水平,已經太晚了。

在這種時候,前輩名師們主要是向考生傳授寫作中應該避免的問題,諸如需回避禦名廟諱,不許自敘門地之類,總要避免這些大意失荊州才是。

總體來說,會試要比之前的任何一道考試都要嚴格許多,但也有不嚴格的,那就是對考生的字體要求不高。

因為所有的考卷都會被專人謄寫成一樣的字跡,只要你把字寫清楚了,就不會影響成績,會試也是如此。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筆端莊好字沒用了,因為在殿試時,將采用現場閱卷的方式,不必謄寫,只要字寫不好,就別想進二甲,入翰林了,你說一筆好字重要不重要?

許攸的字是不錯的,他對自己的字體有信心,但是他沒去考!

原因很簡單,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在考前參加文會的時候,貪嘴吃了一點醉蟹,然後鬧了肚子!

連拉帶吐,還發了熱,他就沒去成!

溫潤恍然大悟,怪不得一開始說什麽“酸臭味”的,這是嫉妒了啊?

信紙很厚,溫潤繼續往下看,卻發現京城出了大事!

原來許攸沒去會試,心灰意冷,本來就打算再住上三年,再去會試一把,反正家裏供得起他。

可是就在會試的第六天,突然就有了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