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元宵不叫湯圓(第2/3頁)

單獨讓陳強家的接待不合適。

就算是陳強家的能力非凡,規矩上比一般的小門小戶的主婦奶奶們都強一些,那也沒用,出身在那裏擺著呢。

可要是協同接待的話,那就另說了。

主要接待人,還是王家的大小姐,王玫小姑娘嘛!

可憐他們一群老爺們兒,不知道王家大小姐才幾歲,只好含糊的點頭說沒事兒,自家婆娘來也不是為了夫人外交,她們是來盯著點,別再無法確定,女眷那邊是不是幹凈的。

溫潤既然表示要做飯款待來客。

那後頭肯定要忙活起來的,無奈的是,老王家人手少,大過年的就算是長工們努力幹活,那也是很忙的,故而來客們就不見外了。

屋裏頭幾個人在來來回回的轉圈圈,打太極,當然,在溫潤看來,手段十分幼稚,頗有點照貓畫虎、東施效顰的意思。

但是他現在是雅士,讀書人,必須目下無塵。

所以他也要端著架子,跟他們一起喝喝茶,說說話,談談天。

內容麽,無非是大家都能說得上話的內容,比如說開春都要種地麽,他們雖然不是農戶,卻有田地租賃給佃戶種植,種什麽呢?一般都種稻子,但是旱地就得種麥子,或者是谷子,也有的種雜糧,黃豆啊,綠豆什麽的,還有的種藥材呢。

再談談府城的風光。

溫潤沒去過府城,原主倒是去過,可惜,原主當時是去考試的,沒心情瀏覽風光,考完出來就接到了消息,火急火燎的跑回家,就被嫁出去了。

現在提起來,真的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沒時間觀賞風景。

他們聊了半天,終於,這飯算是做好了。

老王家節儉啊,飯菜都很符合當地的民情。

大過年的,他們吃的就是白斬燒雞東坡肉,糖醋鯉魚腌篤鮮,主食配的是陽春面,大概是怕他們吃的這麽多肉食,太油膩,這陽春面裏一滴油都沒放,只放了面條,清湯,以及一把青菜,一勺白色的蔥花。

湯是甩袖湯,撒了一些翠綠色的蔥花。

“來吧,吃飯!”溫潤就這麽一句話,然後低頭用飯。

他平時並不講究什麽“食不言寢不語”,但吃飯的時候,也會盡量少說話,除非一定要說,也會先把飯菜咽下去,再開口說話。

不過這次麽,他將這六個字,奉行到底。

陪著他吃飯的,就是兩個弟弟,還有金大洲跟元刀兩位捕頭,以及那位什長小將。

什長小將倒是吃的稀裏嘩啦,反正他是不見客氣。

其他人低頭吃飯,同樣是一言不發,大概這是他們吃過的最快的一頓飯了。

飯後兩個弟弟說要去看書寫寒假作業,溫潤同意了:“記得看半個時辰的書卷,就要遠眺一段時間,不能累著眼睛。”

“知道了,哥夫。”兩個少年又行了一禮,這才退出去。

充分體現了教養良好這四個字,那彬彬有禮的小樣子,羨慕死了金大洲這樣的人,他也有兒子啊,可那小子跟個猴兒似的,兩天不上房揭瓦,三天早早地出門惹事兒。

“幾位,請。”溫潤端著茶杯,可他不喝茶。

這個就是“端茶送客”的意思啦!他跟辛明縣令學的有模有樣。

門口站著充當小廝的人是程老五,這人別的不說,嗓門兒最大。

一看東家端起茶碗,不喝卻一直端著,他就在門口吆喝了一嗓子:“送客!”

“噗!”

“噗!”

“噗!”

嗯,三個人都噴了。

金大洲跟那個什長小將,是是真的噴了,他們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平時也沒什麽人跟他們講究這個啊!

元刀捕頭噴了,是他突然意識到,他好像是聽說過這樣的場景。

只是一直沒發生在自己身上過,就沒有那個自覺。

溫潤皺眉:“怎麽著?還想在我家裏,吃晚飯?還是要過夜?還是要強行搜查?”

說著話的時候,溫潤使勁兒將手裏的茶碗摔在了地上:“你們都要幹什麽?欺負人也不是這麽欺負的,我一定要去府衙,親自敲鳴冤鼓!”

鳴冤鼓乃衙門中的設施,又叫喊冤鼓。

所謂擊鼓鳴冤就是指敲打這個鳴冤鼓。

其實這是包青天留下來的規矩。

據說包公上任開封府後整吏治:

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開封府門前豎起登堂鼓,後世的“擊鼓鳴冤”就是從這裏得來的。

後來各級地方衙門口,都設置有一喊冤鼓,供老百姓鳴冤報官之用。

到了現在,已經有了明文規定:擊鼓之事,必斷!

也就是說,一旦有人敲了鳴冤鼓,不管當官的在幹什麽,哪怕是在洞房呢,也得提起褲子,系上褲腰帶,出來升堂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