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又見賬本

“是很巧啊。”王珺點頭:“東西包好,明天我就帶人走。”

“嗯。”溫潤沒想那麽多,以為他是要走,帶著他的那些兵丁們。

而王珺的意思,是說要把人帶走,誰呢?

南宮易啊!

王珺趁著晚飯之前,去了一趟老程家和老倪家。

他是在這裏長大的,兩戶人家在哪兒,他閉著眼睛都能摸過去,去了半天才回來。

家裏飯菜都擺上桌了,他也才洗漱過了,坐在飯桌前,最後上了主食,正好吃飯。

“跑哪兒去了?”溫潤抱怨他:“家裏人都等你吃飯呢。”

“去了一趟老程家,還有老倪家。”王珺對自己的行程沒有隱瞞。

“你去他們兩家幹什麽?”溫潤把筷子給王珺,那邊,王瑾已經將米飯放到了王珺那裏。

王珺過年回來的時候,提前走訪了所有的鄉親家,一家送了點年禮,無非是一只雞,兩只鵝那種,順便還有幾斤豬肉。

其他人家也給了回禮的,但是並沒有特別對待的某一家,連張村長家也只是多了一點年禮而已。

老程家跟老倪家也沒見特別關照。

“去要人。”王珺將一塊肉夾進了飯碗裏。

溫潤看他那一塊肉,太肥膩了,又用公筷給他夾了一塊清炒玉蘭片兒:“要人?”

“嗯,我要了倪黑子跟程二雙子,他們倆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了,想搏個前程,不在家務農的話,從商不太妥當,不如跟我去軍中,在後勤管理賬目,他們倆既然有這個本事,何必去從事商賈賤業呢?跟我去軍中,好歹是大軍所在地,當個文書的話,也是正七品的官職,跟縣太爺一個級別。”王珺搖頭晃腦的道:“得過幾年,再遇到大仗,還能再上升,可比給人當掌櫃的,賬房先生強多了,也不用看誰的臉色行事,好歹也認識字兒,比我們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粗漢強!何況他們身體好,也不怕軍中條件艱苦,人我也信得過。”

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是草根出身,跟誰都沒關系,整個軍中大營,十三不靠!

只有這樣的人,上頭才會重用,否則,一切免談。

王珺也不想再餓肚子,就想在後勤安一些自己人進去,起碼以後能有個飯吃。

“原來是這樣啊!”溫潤想了想:“也好,他們去了軍中,也不算埋沒,雖然沒有功名在身,卻有真本事。”

溫潤對倆人的才學,是放心的,因為按照古代私塾教育的規制,都是由認方塊字起,比如簡單的“人”、“口”、“舌”等等簡單筆畫的字,一般幾個月或半年之後,讀等於識字課本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名賢集》、《神童詩》、以及《五言雜字》和《七言雜字》等等。

大概用一兩年的時間完成識字教育,這才開始正經讀書。

按照朱熹聖人的規定,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這《四書》之中,《論語》一萬二千七百字,《孟子》三萬四千六百多字,加”大、中”約五萬字,而且還要連朱熹的注解都要背熟,所以時間長些。

但這是作八股文的最重要的基礎。

這點功夫非在十來歲時打好不可。

故而一般的孩子,在六七歲就要啟蒙,早一點的五六歲會說話就要開始認識字兒,不然怕學不過來。

這些都讀過了,再讀《詩經》、《左傳》、《書經》、《禮記》、《易經》等,自然也都要讀熟,而且能背誦。

這些讀熟的書,為了防止忘記,必須經常溫習,尤其是《四書》,更是要連本文帶朱注,永遠爛熟於胸中。

隨口引用,像說話那樣自然,沒有這點基本功,是談不到作八股文的。

但是溫潤是想讓孩子們讀書,但是不希望他們學的僵化頭腦,成為一種制式的存在,自古能名留青史的,哪個是按部就班上去的?

學得好不如幹得好。

歷史上有幾位狀元,是最後位極人臣的?都是泯然眾人矣了好麽。

所以他教導孩子們,雖然也是按部就班,可他同時也注重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他們未來的走向。

像是立志不考科舉的,溫潤教導他們就是實用為主。

程二雙子跟倪黑子,認字是全的,偏僻字也學了很多。

科舉是不成,但是當個賬房先生,綽綽有余!

他們可是用了三年時間,勤學不綴,這才學業有成。

反正到了軍中,他們會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以及記賬的習慣,溫潤早就教過他們了,借貸記賬法,一目了然,只要自己不貪汙,清清白白,別人就甭想動他們。

軍中可不是官場,那是真正看本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