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我才十二歲,別來禍害……(第2/4頁)

淦!簡直無妄之災。

房遺直杜荷紛紛側過頭給自己一巴掌,讓你多嘴!

李承乾哼哼兩聲,轉過身就見高寶珠走過來:“有件事想懇請殿下幫忙。我生母早年身子虧損,這些年情況一直時好時壞。最近收到傳書說她又病了一場,雙腿寒疾復發,一遇刮風下雨便疼痛難耐。

“聽聞殿下的藥莊有擅調理身體之人,也有擅按摩揉捏之人。我想派個婢子前去學習,待學成之後,送回國去服侍阿母。不知殿下可否通融。”

這不算什麽事,李承乾答應下來:“藥莊本就有招收女學徒的。”

他指了指抱春:“你選好人,同抱春說,讓抱春帶過去就行。”

高寶珠大喜,福身謝恩。

李承乾擺擺手無所謂,轉頭吩咐各回各家,又問李泰李恪:“我去坊間轉轉,你們要一起嗎?”

李泰自然隨行,李恪卻是拒絕了,只說有點私事要辦。李承乾從無過問他人私事的習慣,只點點頭表示知曉,就此分道揚鑣。

李恪獨自騎馬來到凈禪寺山下,仰頭眺望前方的寺院半晌,翻身下馬,將馬栓在旁邊草棚,給了看守的小廝賞錢。再往前不便騎馬,只能步行,好在距離並不遠,李恪擡步拾階而上。

沒多久,宋清同樣出現在山下,看著李恪向上的背影,輕嘆一聲,跟了上去。

等二人身影都已瞧不見了,李元亨才從遠處的樹影裏走出來,微微蹙眉,腳步幾度擡起最終放了回去,沒有繼續跟,而是重新找了個合適的位子躲起來。

李元方的前車之鑒歷歷在目,他不能跟得太近。這一年來他夜夜輾轉反側,實在沒辦法明知其中有貓膩卻無動於衷,所以才幾次找機會查李恪與宋清。畢竟當日之事,他們都是親歷者。若有端倪,必出在他們身上。

可他也明白,阿娘說得對,如今阿娘與張姨娘只剩他了。他不能出事。所以他得謹慎謹慎再謹慎。寧可聽不到他們的話,寧可不知道他們入寺做什麽,也絕不冒進。

寺中。

住持躬身謝過李恪的香油錢:“小施主有心了。當日敝寺不過給予了令堂一時方便,沒想到令堂記這麽久。十多年來,令堂未有一年忘記添香火。承蒙令堂與小施主照看,敝寺感激不盡。”

李恪輕笑:“大師說哪裏話,若要感謝,也該我與阿娘謝你們。當年阿娘在寺中突然發動欲要生產,是你們及時處置,又去請了臨近的穩婆才讓我們母子平安。救命之恩,自該記一輩子的。”

住持搖頭:“令堂在寺中發動,敝寺自然有援手之責。小施主與令堂是貴人,得皇恩庇護,便是沒有敝寺,也能平安。”

兩人客套了一番,李恪上了炷香,又看了住持一眼,到底沒再說什麽。有些事問一兩回就夠,問得多了痕跡太重。

他輕笑:“大師不必接待,我來此許多回了,處處都熟,我自己閑逛就好。”

住持道了一聲佛,目送李恪出殿。

沒走幾步,李恪就停下來,看著眼前來人,神色不定。

二人默契離開,出了佛系,一路往西,至十裏亭駐足。

宋清感嘆:“小郎君想知道當年之事可以詢問微臣,微臣知無不言。”

李恪將目光轉向他:“你很清楚?”

“清楚。微臣生母便是當年的穩婆,是為小郎君接生之人,亦是小郎君這一年來一直在找的人。”

李恪雙目瞪圓,無比震驚,可很快又冷靜下來,往石凳上一坐:“好,既如此,你說吧。”

這般姿態讓宋清有些意外卻又頗為贊賞,能在轉瞬間調整好情緒,毫不露怯,實屬不易。

“主公死遁之前假造了一陣重病之相,為的是蒙蔽李唐,使自己的死亡更加順理成章。彼時李淵稱帝不過一年,天下群雄割據,李唐國祚並不算安穩。正巧王世充毒殺二殿下的消息傳來。”

李恪神色閃爍:“楊侗與他處境類似。王世充想做之事未必不是李唐想做之事。因而楊侗之死傳出,剛巧他就病了。誰都會懷疑此病不是真病,而是李唐下的手。國祚剛立,內憂外患。這等流言對李唐十分不利。所以皇家必定會采取措施以證清白。”

宋清點頭:“不錯。李淵派出大半個太醫署的人前來診治。一則是想營造浩大聲勢,向所有人展示出他對主公的重視,展示他想讓主公痊愈的決心;二來便是想知道主公是否真病。主公用的秘藥,太醫署的人自然查不出東西來。

“李淵確定主公的病沒有蹊蹺後,便是表現仁義的時間。先後遣隱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上門探望。李世民帶上了公主,隨後又讓公主前去寺院為主公祈福。

“他們倒是會算計。若皇家祈福,未免過於擡高主公,降低李家的身份。而公主不同,彼時她已入秦王後院,屬李家人,亦屬楊家人。身為主公姑母,為主公祈福求康健,再尋常不過。既能顯示他李家的用心,又不會有損皇家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