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太子就為了來拿幾本書……(第3/3頁)

有人輕嗤:“別說那些,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圖書館一出,我們此前的計劃還有用得上的嗎?”

眾人一愣,是啊,不是許多用不上,而是全都用不上了。他們只覺得心口發堵,胸中憋悶,卻無法排解。

此局要如何破,暫且商討無果,四家分別,只能等後續再議。

回到家中,崔氏盧氏鄭氏都紛紛將自家各房掌事者喚過來。

“今日與三家會面,王家怎麽說?王八郎怎會去給太子捐書。他既捐書,必然是提前知道圖書館之事,既然知道,為何不告知我們?”

崔家家主臉色沉重:“王家家主說,王八郎不曾捐書,這是太子的離間門之計。”

“離間門?”有人輕嗤,“我們四家同氣連枝,若非調查清楚,如何會因太子的一句話去懷疑質問。長安發過來的消息,王八郎王九娘去年臘月就到了長安。不但多次與太子同在春風茶坊,彼此廂房鄰近,還特意去看了太子的蹴鞠賽。

“後來太子更是上門拜訪,這事許多人親眼瞧見,難道還能有假。況且這也不是我們一家查到的內容。鄭家盧家所查消息與我們一致。如果說我們查的有誤,難道三家分開查的,會同時有誤?王家這是把我們當傻子嗎!”

“三叔的意思是,王家早已投誠?”

三叔挑眉回視:“誰知道呢。你們可別忘了,此前輿論之事,我們崔家所受抨擊最甚,鄭家次之,盧家再次。可他王家,卻沒多少人罵。”

沒多少人罵是因為王家沒傳出多惡劣的事,戰火自然都集中在前者的身上。但都是山東士族,憑什麽王家能例外?莫非王家就沒不孝子弟,還是說皇家查得到他們三家之事,查不到王家之事?怎麽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麽原因為何?結合現在的情況,未嘗不是王家早已投誠,所以皇家故意放他們一馬。

有人深思:“若王家真倒向皇家,不應該只派王八郎與王九娘二人入京。王八郎今歲不過十五,王九娘更是只有十二。”

“那又如何,王家是沒派有分量的長者,卻派了有分量的管事。陪同他們的管事在王家地位可不低。你們當真相信只是王家所言的為了照顧王八郎王九娘?更何況,你們想想,王八郎遊學何必非要帶上王九娘?”

眾人愣住:“你的意思是……”

“王八郎王九娘都是王家嫡支。太子今歲十一,與王九娘年歲相仿。聖人宮中還有幾位公主。你們別忘了,聖人曾透過結親之意。”

眾人眼睛猛然睜大。

兩年前,李世民確實透過欲與世家結親的心思,沒有下旨,沒有正面詢問,只是稍微傳了點口風出來,略有試探之意。

彼時他們自恃高門。崔盧鄭王乃望姓世家,望姓自需配望姓,李家算什麽?所謂的隴西李氏也不過是皇家為了給自己擡轎貼上去的,真要論起來,李唐之李可算不上隴西李氏之李。因而他們自然看不上,不回應便是拒絕。

但現在……

太原王氏祖上也是出過幾位駙馬並幾位皇後的。如今他們在四姓中排最末,會否想依靠此舉來升一升排名,甚至壓他們崔氏一頭,成為魁首呢?

“嫁去王家的女娘,可以書信問問他們,王家究竟是何等情形,怎生想法。”

“問確實要問,但既然王家家主如此回復我等,只怕也問不出什麽來。更何況,女生外向。既入了王家門,便是王家婦。王家若真有此意,在事情未成之前,自是要防著些的。若是你們,你們會輕易告知家中王氏婦嗎?”

自然不會。

眾人心頭又是一沉。

崔家家主神色冷了冷:“此事還需與鄭家盧家商量。四家一體,不可輕易生隙。”

不可輕易生隙是真,但說出與鄭家盧家商量之語,便已是起了疑心。商量什麽?自是商量王家之事他們怎麽看,王家所言是否屬實,王家是否還可信。若當真全然信任,又何需商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