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太子就為了來拿幾本書……(第2/3頁)

可李承乾好似沒聽到他的話一般:“就借幾日,待我看完便差人送還,可行?”

一雙眼睛分外明亮,態度堅決。

王八郎能怎麽辦,只能扯了扯嘴角:“不過幾本書罷了,莫說借,殿下若喜歡,送予殿下便是。”

李承乾將書本一抄,心滿意足,笑嘻嘻告辭離去。

唯剩王八郎王九娘一頭霧水。

“八哥,太子這是什麽意思?”

要說今兒這天氣能放風箏有可能,但風箏能飛那麽高,斷了線還一路掉到他們宅子裏就有點過於巧合了。況且如果真的只是巧合,李承乾拿了風箏就該走,而不是這麽個發展。

這點王九娘明白,王八郎也明白,但他同樣猜不透,目光掃向原本放著書籍現在已經空了的桌案:“總不會是故意來拿幾本書吧?”

就算是世上難得的珍品孤本也不值當一國太子幹這種事,更何況是些對皇家而言算得上普通的書籍?

王九娘王八郎對視一眼,更加迷糊了。

另一邊的李承乾卻十分高興,將書籍隨後丟到一邊,又風風火火去監督施工了。

半個月後,“房子”落成,李承乾又花費了十來日將所有書籍整箱整箱運進去,按照不同分類擺放列櫃,然後掛上門口由李世民親題的牌匾——《皇家圖書館》,並宣布規則。

圖書館內藏書千萬,不論四書五經、還是地域志異、亦或算學醫術,應有盡有,且全部對外開放。只需是大唐子民,都可入內查看,也可借閱回家。

於館中閱讀者,需遵守館中事項,譬如保持安靜、不得尋釁滋事、不得塗抹毀壞書籍等;借閱歸家需留存押金,若無銀錢抵押,可用物品,物品也無,戶籍亦可。但一次不得借閱超過三本,每本不得超過三日。同樣的也不可塗抹損毀,若不慎損壞,需照價賠償。

凡借閱書籍,都可自行謄抄留本,到期前將原本歸還即可。若要在館內抄錄也行,可以自帶筆墨紙硯,亦可在館內商店購買。

此事一出,全民嘩然。最為欣喜的便是讀書人。

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麽,書。他們為何會在世家“提醒”之後諸多顧慮,也是因為書。

他們有聰明才智有刻苦勤奮,靠自己的努力已有所學,但他們尋常能接觸到的不過是普通書籍,許多典藏珍本,許多深奧學識,他們是接觸不到的。這些東西都在高門士族的手裏。

誠然高門士族不只有崔盧鄭王,但現今唯有此四家聲望最高,底蘊最厚。所以他們不得不再三思量,躊躇猶疑。然而現在他們不用了。

對比一下,世家自傲底蘊,利用他們的向學之心來威脅。可皇家呢?皇家放出了所有藏書,不論是尋常書籍,還是深奧孤本,全都刊印,供眾所閱。

兩廂比較,高下立見。

眾人本就偏向皇家的心越發朝皇家傾斜,更有人直接將心裏話說出來,剛巧被李承乾聽到,搖頭道:“不能這麽說,高門士族何其多,幾家所為不代表諸家所為。世家枝葉繁茂,旁系林立,有紈絝不肖的,也有心系於民的。

“旁人如何,我不清楚,但太原王家的王八郎就很好。這圖書館中還有幾本難得書籍是他捐贈,我才能得以刊印呢。”

所有人愣住:“王家?太原王家?”

李承乾肯定:“對。”

“哦,難怪了。此前說崔盧鄭王如何,但崔氏鄭氏行事確實惡劣,盧家也多有不當之處,可王家卻是沒傳出什麽不正之事,偶爾那麽兩件,也最多是子弟紈絝,沒有傷害他人之舉。”

由此,人們對太原王家漸漸改觀。但這點卻並沒有讓王八郎王九娘感到高興,反而面色大變,神色驚悚起來。二人好容易逃脫前來交好賠禮的人,匆匆離開,第一時間門便是提筆研磨,傳信回家。

********

世家再聚。

嘩啦。

“東宮太子好厲害的手筆。圖書館,竟然是圖書館!誰能想到他建的‘房子’竟是圖書館。他居然搜羅了所有藏書以作刊印。”

“據長安來信,皇家圖書館地方不小,書架林立,其中藏書浩如煙海。這麽多書不是短期內能刊印出來的。從皇家的《氏族志》出台,從針對我們的話本說書流傳開始至今不過三個月,這點時間門遠遠不夠。”

“東宮轄下有崇文館。崇文館成立之初便不僅僅是教導館內學子,還承接整理校隊宮中藏書之事。”

眾人深吸一口氣。也就是說,這件事在崇文館建立之初,聖人以及太子就在規劃了。而崇文館是何時成立的?貞觀初年。至今已有五年。

五年,聖人與太子用了五年的時間門來布局。一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釜底抽薪之計。

“太子公然說出世家與世家,子弟與子弟需分開來看,如此,我們之前準備的東西,許多都用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