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於志寧吐出一口老血。……(第3/3頁)

“呵,這你也信?太上皇多寵太子天下誰人不知,當初在位時便護得緊,現今便是退位了,身份尤在,威勢尤在,如何能眼見最疼的孫兒被人欺負至此。這話明顯是惱怒之下脫口而出,是不滿於志寧等人,在給太子出氣呢。”

“也對。於志寧幾人若真覺得聖人太上皇過於奢靡鋪張,當會直諫,這點骨氣總是有的。若他們當真不敢直面聖人與太上皇,只敢拿太子作伐子,那可真是丟盡了諫臣的臉面,也丟盡了我們讀書人的臉。”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莫非當真別有用心?怕不是真的想踩著太子成全自己的美名吧。”

眾人愣住,若說此前只是大家議論之下,話趕話發散思維的胡亂猜測之一,那麽此刻這個“猜測”仿佛得到了某種印證一般,讓大家更為確信。

“要說成全自己不畏皇權敢於直諫的美名,太子到底只是太子,去諫聖人豈不更好?”

“聖人倒是也有諫的,只是沒有這般頻繁。”

“與聖人相比,太子年歲小,還在成長之中,能諫的地方敢諫的地方多,這是其一。其二他們是太子的老師,勸諫太子更為便利。

“因而對於太子的勸諫自然更多。但你們怎知這不是對聖人的一種試探。若他們在太子身上屢試不爽,且聖人也支持,之後會否將此法施展在聖人身上?”

“還有一種可能。你也說了太子年歲小,即便比尋常孩子聰慧,總歸還是個孩子,尚在成長之中。他們若是此法用得好,太子沒反應過來,一步步跟著他們走,會如何?”

“你的意思是,他們想借此掌控太子?”

“指不定呢。你們敢說這種可能並不存在?”

那可不敢。一切皆有可能。

哦吼,若是如此,試圖掌控太子,掌控下任帝王,這罪名就更大了。

那麽還有其他可能嗎?自然是有的。

眾人興致高漲,積極運轉自己的大腦,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一種猜測比一種猜測驚悚,罪名一個比一個大,到得最後竟然變成了於志寧意圖借太子染指朝綱,做幕後帝王,謀權篡位的程度。

荒唐嗎?荒唐。他們不知這其中有些猜測不太符合常理,屬實荒謬嗎?知道。可這並不妨礙他們去猜啊。猜猜怎麽呢,不是就不是唄。

他們無所謂,可被猜的三位當事人就沒法無所謂了。

當種種猜測傳入耳中,本來沒有吐血的陸德明與孔穎達也吐出一口鮮血來,而吐過一次血的於志寧再次吐出一口血,三人剛醒沒多久,又再次陷入暈厥。

豎子,豎子!這群豎子是要亡他們於家/陸家/孔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