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臣彈劾於志寧不配為師……(第3/3頁)

李淵豎起大拇指,但話語確實從牙縫裏蹦出來的,那個咬牙切齒的勁,誰人看不出來。

於志寧滿面驚駭,他不過是想一死以證清白,怎麽就成給天下罪犯樹立榜樣,擾亂律例秩序了?

“虧你是名門出身,幼承庭訓,熟讀聖賢之書。朕看你這書都讀狗肚子裏去了。你此舉與市井潑婦有何區別?說不過就一哭二鬧三上吊,用自己的性命來讓他人畏懼,只要不想背上逼死你的罪名,就必須得退,你就如意了得逞了是嗎?

“朕告訴你,你這手段對老二或許管用,對承乾或許也管用,朕可不吃你這套。朕就算不是皇帝了,也還是太上皇,是太子祖父,聖人父親。孝道在前,他們也得聽朕的。朕今日把話放這裏,你想撞只管撞。

“血染兩儀殿,好一出大戲,此等大事,史書如何能空缺。今日你不論撞沒撞死,都可在史書留名。上面就寫,於志寧繼針對太子,威逼太子,以致太子病重後,東窗事發,不思自省改過,為保全自己清白名聲,於朝會之上,文武百官面前,以死要挾,行逼迫聖人之事。

“你也別說是朕故意令史官汙你。你自己說說,你所做所為,哪一項不是如此?朕知道你或許不這麽覺得,但你覺不覺得不重要,你大可問問滿朝文武是不是這樣覺得,最重要是問問長安百姓,乃至天下百姓是不是這樣覺得!

“今日之事,朕會原原本本昭告天下,讓天下人來評說。你撞柱而死,是因為清白,還是行得逼迫之事,全由他們說了算。你覺得如何?你可滿意!”

如何……

於志寧恍然發現,倘若昭告天下,於千萬百姓而言,或許真會如李淵所說,並不會覺得他清白。史官順應民心而寫,何人敢說不是史實。到時候他……

於志寧面色煞白,搖搖欲墜。

滿意……

這結果他怎能滿意,怎會滿意!

程咬金適時松開手,於志寧雙腿一軟,癱坐在地。

他不懼死,若一死能保住名節骨氣,他並不怕。但若是即便死了也無法洗清汙名,反而使名譽盡毀,情況更為嚴重呢?這般局面,他還如何能死。他不能,絕對不能。

李淵輕嗤一聲:“不死了是吧。既然不死,那咱們就說道說道。你若在理,理只會越辨越明。若你覺得冤屈,該做的是與眾人抗辯,以此證清白,而不是以死證清白。清白與否看得是事實,而非敢不敢死。今日朕把這話撂這裏,也望在場諸卿牢記。”

眾臣跪拜,聲聲請罪,連稱不敢,必定記在心間。

李世民嘴角勾起,他算看明白了。今日彈劾於志寧的人是承乾授意,這點他早就知道,畢竟人還是他幫忙選的。但顯然除此之外,程咬金與李淵也在承乾的計劃之內。

承乾在下棋,下一盤大棋。

承乾若心中已有籌謀,那他按約定做一個觀棋不語真君子又如何?